-
白元鉴
- 唐诗
天坛高百尺,只在翠微间。
碧藓遗踪古,青松白日閒。
丹成人已化,云去鹤应还。
时有吹箫客,月明来故山。
(同前。
)(〖1〗《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昇天坛》条:「旧志云:在大涤山中峯之上,又名法象坛。
上应天而圆,下应地而方,中应《易》卦而八角。
许远游真君精研洞典,登其上而仙去,时天降白鹿下迎,故中峯名白鹿山。
今山顶界松内数丈之地,草木弗植,是其遗址也。
」)。
-
白元鉴
- 唐诗
外身道不远,异类自能驯。
尚有相亲兽,应无可弃人。
溪边同饮水,林下共栖真。
寂寂空岩畔,千秋迹已陈。
(同前。
)(〖1〗《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伏虎岩》条:「伏虎岩,在宫山西南峻壁间,若环堵之室。
南有路,自上而下,复陟厓磴,方至其所。
藤萝深密,怪禽昼啼,非有道之士,不可处也。
昔郭真君伏虎于此。
按《晋书》云:『葛洪何幼道偕访之,目击而已,各无所言,引啸而退。
』唐吴天师爱其遗迹,每游忘返,题诗岩上,今岁久昏剥,云:『郭生在童穉,已得方外心。
绝迹遗世务,栖真入长林。
元和感异类,猛兽怀德音。
不忆固无情,斯言微且深。
』末句盖引真君与温峤问答语。
」)。
-
白元鉴
- 唐诗
灵关非世力,造化创元功。
屈曲穿丹壑,峥嵘倚碧空。
烟萝常蔽日,松竹自吟风。
除却幽人到,尘凡路不通。
(同前。
)。
-
白元鉴
- 唐诗
仙翁曾播植,琼圃尚敷荣。
春日祥光满,秋风瑞实成。
黄精宜益寿,萱草足忘情。
候采灵芝服,还应羽翼生。
(同前。
)(〖1〗《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药圃》条:「药圃,在来贤岩宜霜亭下,夏侯天师种药于此。
芝畦校坞,百药之植,靡所不有。
常施药于廛市,随缘深浅而与之。
一日,樵者闻圃内有物大噑,隔篱窥见天师,策鞭乘一兽,似虎非虎,行疾如风,入东山而去。
今四山产药草六十余种,圃迹犹存。
」)。
-
白元鉴
- 唐诗
直下碧千寻,蛟龙此隐身。
无心能应物,拍手涌如神。
夜镜涵星斗,春杯荐藻苹。
终年丹灶于此,长给武陵人。
(同前。
)。
-
白元鉴
- 唐诗
高踪谁可继,一室四无隣。
听法空云水,成功集鬼神。
烟霞生户牖,泉石障埃尘。
越国今何在?空悲行路人。
(同前。
)(〖1〗《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叶天师讲堂》条:「旧志载在山门外,天师役鬼神所建,制度宏巧,绝不类常工。
开元中,天师讲《道德》、《度人》诸经于此,有仙花灵鹤,自天而下。
吴越高士,辐辏听法,咸有所焐,愿居弟子列者三百余人。
惟语以济恤孤贫,感愧覆载,忠孝君亲,重人性命,净身心,绝奢侈,即为道之根绪也。
荐经兵火,遗迹不存,今移宫中为演教堂。
」)。
-
白元鉴
- 唐诗
业成人已去,陈迹自依然。
灶有残丹火,窗遗溢宝篇。
怀贤惊异世,抚事感流年。
早述《南华》理,遽应返化仙。
(同前。
)(〖1〗《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书楼》条:「一名垂象楼,暨天师所居。
天师少好经史,着述不辍,其中卷秩,委积左右。
……白元鉴有诗。
其址亦在今道院内,为精思流派。
」)。
-
白元鉴
- 唐诗
飞瀑下幽壑,令人梦寐清。
秋山匹练净,寒谷万珠明。
映日添霞色,迎风作雨声。
潺湲听莫厌,时得涤幽情。
(同前。
)。
-
白元鉴
- 唐诗
何人凿碧沼,待我照衰容。
洗药余香在,开函古镜空。
心閒闻细溜,波静卧乔松。
欲问仙源路,无由见落红。
(同前。
)(〖1〗《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唐高道白威仪先生》条:「白元鉴,不详其字,西川成都府人。
高祖君敏,武德功臣。
父洪演,高蹈不袭封,娶申屠氏,生一子,即先生也。
玄宗幸蜀时,为威仪道士,住上皇观。
志在绝俗,逍遥遐举,周览山川,访前贤高蹈之躅,得余杭天柱观,止焉,四十年矣。
元和十二载八月解化,瘗于天柱山大涤洞东北。
尝有《山中十咏》。
赞曰:有志绝俗,白公威仪。
自蜀来南,名山栖迟。
元酒味淡,大音声希。
积四十年,无人见知。
山中遗老,传诵十诗。
适兴而已,不矜能之。
」〖《知不足丛书本》〗)。
-
王仙乔
- 唐诗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
(见廖侁撰、李冲昭述《南狱小录》。
南京图书馆藏手钞本。
)(〖1〗《南岳小录·九真观》条:唐开元年间,有王天师仙乔。
初,天师为行者,道性冲昭,有非常之志。
因将岳中茶二百余串,直入京国,每携茶器于城门内施茶。
忽一日,遇高力士,见而异之,问其所来。
乃曰:「某是南岳行者,今为本住九真观殿宇破落,特将茶来募施主耳。
」于是力士上闻,玄宗召见,嘉叹久之,问曰:「尔有愿否?
」对曰:「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
」〖《艺海珠尘》、《四库全书》本「南岳小录」,此二句前皆有「愿」字。
〗上深加礼焉,俾于内殿披度,厚与金帛建置,令归岳中修剙观宇,不数年而完全。
道行愈高,声流上国,寻有诏封为天师,干元二年三月三十日得道。
)。
-
吕岩
- 唐诗
济世应须不世才,调羹重见用盐梅。
种成白璧人何处,熟了黄粱梦未回。
相府旧开延士阁,武夷新筑望仙台。
青鸡唱彻函关晓,好卷游帏归去来。
(见《宋诗纪事》卷九十引《墨庄漫录》。
)(见《墨庄漫录》卷一,云为元符初胡咏之在信州弋阳县见道人所题诗,时人推测此道人「必为吕翁」。
)。
-
吕岩
- 唐诗
冢上为亭鬼莫嗔,冢头人即冢中人。
凭兰莫起存亡意,除却虚空总是尘。
(同前引《西溪丛语》。
)(见《西溪丛语》卷上。
)(〖1〗《西溪丛语》〖宋姚宽撰〗:「襄汉隐者躬耕数亩,因古冢为亭,往来题诗甚富。
」一日,柱间得一绝。
相传吕翁作也。
)。
-
吕岩
- 唐诗
褰裳懒步寻真宿,清景一宵吟不足。
月在碧潭风在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同前引宋祝穆撰《方舆胜览》。
见《方舆胜览》卷二十《吉州》。
)。
-
吕岩
- 唐诗
南坞数回泉石,西峯几迭烟云。
登携孰以为侣,颜寓李甲萧耘。
(同前《宋诗纪事》。
)(〖1〗《竹坡诗话》〖宋周紫芝撰〗:「西湖诸寺,所存无几,唯南山灵石,犹是旧屋。
寺僧言,顷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
至今犹存,字画颇类李北海。
好事者释之,乃是吕洞宾与三人来耳。
」)。
-
陈抟
- 唐诗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大典》「富」作「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大典》「听」作「见」)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大典》「琴」作「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见北京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五○。
二寘)。
处士门。
《宋诗纪事》卷五收陈诗七首。
其《归隐》一首与《大典》同。
惟《大典》题作《偶题》。
其《辞上归进诗》,作于入宋之后,兹编不取。
余五首,一首复出。
故但录其四首。
(又按此诗亦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
)(〖1〗邵伯温《易学辨惑》云:抟隐居华阴山,自晋以后,每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
人有问者,瞪目不答。
一日,乘驴过华阴市,闻太祖登极,大笑。
问其故,曰:「天下自此定矣。
」遁迹之初,作此诗云云,岂浅丈夫哉。
〖见《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十引邵伯温《易学辨惑》。
此处录文有删节。
〗)。
-
陈抟
- 唐诗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见《宋诗纪事》卷五引《老学庵笔记》。
)(见《老学庵笔记》卷六。
末附引文有删节。
)(〖1〗《老学庵笔记》:卭州天庆观石刻希夷诗云云。
末书太岁丁酉,盖蜀孟昶时,当石晋天福中也。
文与可跋云:「高公者,此观都威仪何昌一也,希夷从之学锁鼻术。
」)。
-
陈抟
- 唐诗
自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
(见《宋诗纪事》卷五。
)(见《湘山野录》卷上、《梦溪笔谈》卷二十。
)(〖1〗《古今诗话》:「张忠定公少谒华山陈图南,图南赠诗一绝,始皆不喻其意。
后忠定更镇杭益,晚年发疮于鬓,移守金陵,遂薨,悉如其言。
」)。
-
陈抟
- 唐诗
为爱西峯好,吟头尽日昂。
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
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
寄言嘉遯客,此处是仙乡。
(见《宋诗纪事》卷五引宋魏庆之撰《诗人玉屑》。
)(见《诗人玉屑》卷二十《方外》,不注出处。
又见《增修诗话总龟》卷四六引《翰府名谈》。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