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
(颜真卿、陆羽、李蕚、裴修、康造、汤清河、清昼、陆士修、房夔、颜粲、颜颛、颜须、韦介、李观、房益、柳淡、颜岘、潘述)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
(真卿)万卷皆成袠,千竿不作行。
(陆羽)练容飡沆瀣,濯足咏「沧浪」。
(李萼)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
(裴修)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
(康造)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
(汤清河)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
(清昼)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
(陆士修)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
(房夔)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
(颜粲)草生遽近砌,藤长稍依墙。
(颜颛)鱼乐怜清浅,禽闲熹颉行。
(颜须。
行当作「颃」)空园种桃李,远墅于此牛羊。
(韦介)读《易》三时罢,围碁百事忘。
(李观)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房益)昼歠山僧苟,宵传野客觞。
(柳淡)遥峯对枕席,丽藻映缣缃。
(颜岘)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
(潘述)(见《三长物斋丛书》本《颜鲁公文集》卷十二,宁乡黄本骥编订。
)(〖1〗连句诗后有黄本骥案语,曰:「连句,即联句也。
裴修,前梁县尉。
康造,会稽人,推官。
汤清河,大理评事。
房夔,河南人。
颜粲,鲁公族人。
李观,字元宾,赵郡赞皇人,洛阳丞,迁太子校书郎。
房益,河南人,詹事司直,《湖州志》作武康人,官监察御史。
此诗《全唐诗》未载,据石刻本补录。
」〖2〗望按:陆羽字鸿渐,曾撰《茶经》三卷。
李萼字伯高,赵人,擢制科,历官庐州刺史。
清昼,即释皎然,吴兴人,本姓谢氏。
陆士修,嘉兴县尉。
颜颛、颜须,并真卿族侄。
颜岘,真卿兄子。
余待考。
)。
水名
江湖思旧好,河洛赏遗风。
共讬金门暇,来游白□□。
竹霞开樽绿,桃花落□红。
故乡渺天涯。
应在□地□。
(见影印本《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七。
)。
芙蓉峯
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丽四时开。
清宵皓月峯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
(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
颂裴长史歌(题拟)
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
(按李白《上安没裴长史书》有云:「故时人歌曰〖歌不重录〗。
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
」)。
青鸾镜诗
月样团圆水漾(《金石萃编》作「样」。
)清,好将香閤(《萃编》作「阁」)伴闲身。
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
(〖1〗毕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五曰:「右镜径二寸八分,鼻钮正书七言绝句一首曰〖诗不重录〗。
外折枝花四枝。
按段若膺《四声音韵表》,清在第十一部,身在第十二部。
然《易·彖象传》天命渊贤信民人宾,与形成贞宁生正平精清等字幷用,是二部古有相合。
唐人首句押韵虽不必拘拘,然未有无故牵入者。
此清字可込其未备。
」〖2〗按此诗亦载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十八,录其按语如下:「按《山左金石志》跋此铭,谓首句清字与身人同韵,补段若膺《四声音韵表》所未备。
然七言律绝起句,晚唐五代多有借韵者。
且真文庚青自古间有通用,顾氏宁人、毛氏大可于《唐韵正》及《古今通韵史》已详载之,不足异也。
」)。
挽歌五首 其一
高坐星文掩,人寰巷市忙。
三台投剑佩,四海哭烟霜。
夕殿震号永,秋风晓更长。
龙颜不可见,烧画月更香。
挽歌五首 其二
忆别西凉日,来朝北阙时。
舌官捧□殿,独召上龙墀。
宠极[孤](狐)臣惧,恩深四表知。
此由殉灵驾,血泪自双垂。
挽歌五首 其三
香[亸](?)郁金袍,求衣不重劳。
方张洞庭乐,休种阆山桃。
鹤驾丹陵远,龙骧碧落高。
胡髯攀断处,□抢高弓号。
挽歌五首 其四
巢阁方瞻[鳯](风),鸣郊忽酬麟。
六宫悲晏驾,四岳罢来巡。
玺绶传当璧,河山委大臣。
自伤蒲柳质,不得扈龙輴。
挽歌五首 其五
七载朝金殿,千秋遇圣君。
九夷瞻北极,万国靡南熏。
盛烈排轩后,崇凌压□文。
灵知河泷士,兴断高乡云。
(以上五诗从许国霖辑《敦煌杂录》录出。
许氏拟页原作《进上挽歌》,此省作《挽歌》。
)(三处改动皆从赵遂之说。
)。
王昭君怨诸词人连句
掖庭娇幸在娥眉,争用黄金写艳姿。
始言恩宠由君意,谁谓容颜信画师。
微躯一身入深宫,春华几度落秋风。
君恩不惜便衣处,妾貌应殊画辟中。
间道和亲将我敞,选貌披图遍宫掖。
图中容貌既不如,选后君王空海(望疑「悔」字之误)惜。
始知王意本相亲,自恨舟(望疑「丹」字之误)青每误身。
昔是宫中薄命妾,今成塞外断肠人。
九重恩爱应长谢,万里关山愁远嫁。
飞来北地不胜春,月照南庭空度夜。
夜中含涕独婵娟,遥念君边与朔边。
毳幕不同罗帐日,毡裘非复锦衾年。
长安高阙三千里,一望能令一心死。
秋来怀抱既不堪,况复南飞雁声起。
(此诗见刘复《炖煌掇琐》三四。
题虽标连句,然不着诸词人姓名,故仍以常诗视之。
此诗又见于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
王辑本刊出于本书成书之后,故两存之。
)。
失题
东上波流西上船,桃源未必有真仙。
干戈满目家何在,寂寞空山闻杜鹃。
(见《江南余载》卷下。
南唐开宝末诗也。
)(〖1〗《江南余载》:「开宝末,长老法伦梦金陵兵火四起,有书生朗吟曰〖诗不重录〗」云云。
)。
看南山
抗蜀复临秦,凝岚万古新。
峭连河汉地,气爽市朝人。
影里天家桂,光中陆海珍。
爱山兼恋此,偏柰与谁隣?
(见《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第二册《天地山川类》卷二十二。
)。
七日禁中陪宴
入朝贵国惭下客,七日承恩作上宾。
更见鳯(一作「凰」)声无妓态,风流变动一园(一作「国」)春。
(此诗为仁贞在日本国作。
见金毓黻撰《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引《文华秀丽集》上。
)。
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幷序)
不体(《类从》本作「航」。
〖又日本佛教全书〗本作「{舟巳}」。
考云:「{舟巳}即那字。
慧超《传》多用此字。
」)心泪(《类从》本作「渡」。
)自涓,(望按:「此句原脱一字。
」)情因法眼奄幽泉。
明朝傥问沧波客,的说遗鞋白足还。
(见《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引《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三。
)(〖1〗按诗前有小注,曰「诗一首。
在唐作」。
盖从当时渤海藩国言,故曰「在唐」也。
又诗末题「大和二年四月十四日书」十字。
〖2〗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顾承甫等点校本《入唐求来巡礼行记》,参据多种版本校勘,较精审。
今录异文如次:「公作而习之」,「作」作「仆」;「余之身期降物」,作「余亦身期绛物」;「入宗五台」,「宗」作「室」;「青痴」,作「青瘀」;「仙大师己来日久」,「己」作「亡」;「位我之血」,「位」作「泣」;「不体心泪」,「体」作「航」。
)。
元孚五十年前游天台宿建公院登华顶攀琪树观石桥之险绝缅怀昔游因为绝句寄知建长老兼呈台州王司马
天生石月架空虚,树缀龙髯子贯珠。
三十年前已攀折,建公曾到上方无。
(见明陶宗仪《古刻丛钞》。
)(诗下原署曰「上都左街保寿寺文章应制内供奉大德元孚」。
又《宝刻丛编》卷十五有《唐房田寺经藏院记》,云唐崔龟从撰,僧元孚书,会昌二年立。
则元孚者,武宗提人也。
)。
五言伤大和上传灯逝[日本]
上德乘杯渡,金人道已东。
戒香余散馥,慧炬复流风。
月隐归灵鹫,珠逃入梵宫。
神飞生死表,遗教法门中。
(〖1〗见同前书《唐大和上东征传》。
诗题下原署曰「日本国传灯沙门思讬」。
〖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录此诗题作《五言伤大和上传灯逝日本》,署「传灯沙门释思讬」。
以「日本」二字归诗题,是,今据补。
思讬为鉴真弟子,《东征传》中多次提及。
〗余参阅前元开诗附注。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