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进
- 唐诗
大师慈育契圆空,远迈传灯照海东。
度物草(寸)筹盈石室,散流佛戒绍遗踪。
化毕分身归净国,娑婆谁复为验龙?
(验龙,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据日本观智院本改为「驱龙」。
)(按诗题下原署「传灯贤大法师大僧都沙门释法进」十四字。
诗亦见《唐大和上东征传》。
又按鉴真亡后,唐高鹤林亦曾作五言诗一首以悼之,诗亦载《唐大和尚东征传》。
高为唐肃宗、代宗朝人,官都虞候冠军大将军试太常卿上柱国,因出使日本国,欲顺访东渡僧鉴真,至则鉴真已先亡故,诗盖寄怀伤之意也。
上野河世宁已收入《全唐诗逸》,兹不再录。
)。
-
贯休
- 唐诗
擘水苞金紫艳浓,乍观疑在水仙宫。
难驱颜色文章里,合出天人池馆中。
芬馥静生朱槛腻,动摇微映鹭鸶红。
临川内史诗相似,摇仰清吟满阁风。
(见《唐歌诗》残本六册《草木虫鱼类》卷五。
)。
-
贯休
- 唐诗
严子钓台边不少,谢公山展上无多。
(展,疑当作「屐」。
)世间若也皆廉洁,金玉生根柰尔何?
(见《唐歌诗》残本六册《草木虫鱼类》卷六。
)。
-
修睦
- 唐诗
雨重依依舞态低,任人攀折路东西。
何如渡□成林处,留得黄鸎到夜啼。
(见《唐歌诗》残本第七册《草石虫鱼类》卷八。
)。
-
远公
- 唐诗
乐极悲来数有涯,歌声才歇便兴嗟。
牵羊废主寻倾国,指鹿奸臣尽丧家。
丹禁夜凉空鏁月,后庭春老谩开花。
两朝帝业都成梦,陵树苍苍噪暮鸦。
(见前蜀何光远《鑑诫录》卷五。
日本汉学家丰田穰氏所撰《全唐诗纠谬》一文曾论及之,云《全唐诗》所未收。
)(《增修诗话总龟》卷三十录此诗,作「蜀僧远国《伤蜀诗》」。
诗中「指鹿」作「逐鹿」,「陵树」作「林木」,均当以《鑑诫录》为长。
)。
-
文益
- 唐诗
空(「髪」作「鬓」,「是」作「似」,「曳」作「异」,「晚」作「晓」,「待」作「对」。
谦光,金陵人,有才辩。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五据《分门纂类唐歌诗》、《唐诗纪事》卷七六录此则,今删彼存外。
《全唐诗》作谦光,所据为陶岳《五代史补》卷五。
另《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五灯会元》卷十、《苕溪渔隐丛话》卷五七、《释氏稽古略》亦收作文益诗。
〗)。
-
延寿
- 唐诗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
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窼。
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见《宋诗纪事》卷九十一。
)(张靖龙云此诗见《读画斋丛书》本《南宋羣贤小集》收陈起辑《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中。
)。
-
赞宁
- 唐诗
参差峯岫昼云昏,入望攀萝浊浪奔。
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
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摇白石根。
闻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
(见《宋诗纪事》引《吴都志》。
)(见《吴郡志》卷三三《郭外诗》,为同题二首之一。
《吴郡志》云:「水月禅院,在洞庭山缥缈峰下。
……天佑四年,刺史曹珪以明月名之。
皇朝祥符间,诏易今名。
」赞宁卒于咸平四年〖据《释氏疑年录》〗,易名水月为其身后事,诗题似应作《寄题明月禅院》。
)。
-
赞宁
- 唐诗
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
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
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
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释梵类》。
)(见陈起《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上。
)。
-
天目僧
- 唐诗
山中人事违,天眼中修定。
(天目,一名天眼。
)我本无根株,只将笋为命。
(见释赞宁所撰《笋谱》。
)。
-
无名僧
- 唐诗
座禅不乱意,观色更无缘。
三独罗刹得成佛,不要流心再座禅。
(原注云:「五言一首。
」)。
-
无名僧
- 唐诗
座得须不喜动,何要观心了三界。
但观性内所,不知意缘起。
(原注云:「一首。
」)。
-
无名僧
- 唐诗
心平不用持戒,行直河须座。
恩则普同妇子,义则上下漠然。
苦口则是凉药,依●定出黄莲。
菩萨向心如觅,天堂即在眼前。
-
无名僧
- 唐诗
清莲台上见天唐,众生真心礼肆芳。
降摩处上夜放光,菩萨悲愿遍什芳。
(以上四首见伯二一二九卷,前三首抄于一处,第四首另抄。
第三首第二句,似应作「行直何须坐禅」。
第四句「漠然」,原卷作「叹然」,疑应作「懽然」。
第五句「凉药」应作「良药」。
第四首中「肆芳」、「什芳」,通「四方」、「十方」。)
-
无名僧
- 唐诗
即日一千僧,住在寺山林。
百鸟同科宿,相看见兄弟。
(此首原注出伯二六三三卷。
末句「兄弟」,疑应作「弟兄」。
)。
-
吴筠
- 唐诗
畴昔隳世网,就閒栖远林。
岂谓轩车客,来过涧壑深。
既怀康济业,仍许隐沦心。
灵液充甘饮,松风代鸣琴。
晤言不可极,真兴何愔愔。
贻我方来偈,自然生玉音。
予惭乏琼玖,无以报兼金。
他日思良会,含情时永吟。
(见道士孟宗宝集虚编《洞霄诗集》。
)。
-
吴筠
- 唐诗
弱冠涉儒黑,壮怀归道真。
栖迟高颍閒,得与巢由邻。
豺狼乱天纪,流荡江海滨。
江海非吾土,所赖吾同人。
筑堂依绝巘,闭关从隐沦。
一过嚣纷境,卧病逾三旬。
皇灵垂矜恤,正气澄心神。
但感适起居,何阶答苍旻。
策羸返岩壑,情抱豁已伸。
霜候变林薄,不能改松筠。
弥见摄生理,邈然超世尘。
写怀简同志,终古无缁磷。
(同前。
)。
-
白元鉴
- 唐诗
名山閟灵府,隐士此寻真。
仙去空遗鼓,云扃不见人。
川源世上异,日月洞中春。
欲出虚无境,应修有待身。
(见《洞霄诗集》。
)(〖1〗邓牧《洞霄图志》卷二《山水门·大涤山》条:「大涤山,在宫〖指洞霄宫〗北,凡四峯,于九锁内最为巨山。
西洞据其领,石室出其半,天坛冠其颠,皆山中胜处也。
是山以洞名之。
旧志谓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大涤。
……元同先生剑履瘗山下。
」〖2〗又《洞霄图志》卷三《洞府门·大涤洞》条:「大涤洞在宫西北半里。
《茅君传》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涤元盖之天。
周围四百里,……相传元同先生入游,见龙麟异境,花木鲜繁,自华阳而归〖望按前文有云:与华阳林屋邃道通〗。
洞门石鼓,广可寻丈,扣之逄逄有声。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