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去无边海,西来万顷田。
松山沙径合,朱紫出其间。
石头荦确高低踏,竹户鼓亨左右间。
(均见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六)。
隐居即事
半榻和云卧碧山,飘飘似鹤一身閒。
十年不作红尘梦,卓午呼童早闭关。
(见《光绪仙居志》卷二三)。
日泊
谁惜光阴似惜金,十年湖海已投簪。
于今雨屋(《安州诗录》作「屋雨」)青灯夜,消尽风尘未了心。
(见清戚鹤泉编《三台诗录》卷一。
张靖龙云见清王魏胜《安州诗录》卷一)。
词 一
吴刀楚制为佩袆,纤罗雾縠为羽衣。
含商咀征歌露晞,珠履飒沓歌袖飞。
凄风戛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晖。
词 二
桂宫柏寝拟天居,朱爵文窗韬碧疏。
象床瑶席镇犀渠,雕屏合匝组帷舒。
秦筝赵瑟挟笙竽,垂珰散佩盈玉除,停觞不御欲谁须。
词 三
三星差池露霑湿,絃悲管清月将入。
寒光萧条候虫急,荆王流叹楚妃泣。
红颜难长时易戢,凝华结䌽久延立,非君之故岂妄集。
词 四
池中赤鲤庖所捐,琴高乘去飞上天。
命逢福世丁溢恩,簪巾藉绮昇曲筵。
恩厚德深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臼马角宁足言。
(影印本《诗渊》第六册第四一一五页)。
句 一
不知天上月,曾别几多人?
(见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五九引李錞《李希声诗话》引)(〖1〗《李希声诗话》云:「余亡友李秉彝德叟寒暑假为余曰:『家藏唐邵谒诗八十篇,甚工。
谒选于吏部,部中牓此诗曰:有能过此者,当先注官。
众无间言。
……』余欲借传,因循不果。
」按:今传谒诗仅三十二首,未及半数。
)。
句 二
望望不相近。
(见宋李龏《剪绡集》卷下引)。
遇(疑为「过」)信美台诗
零陵郡北云帆落,信美台前江月明。
石浅风高滩濑急,孤舟一夜听寒声。
(见《舆地纪胜》卷五六《永州》)。
送友人北游
东归未遂心,北去几沉吟。
把酒思乡远,投文入塞深。
晋山擎白道,汾水截青林。
想见连天雪,安知(一作「长安」)是积霖。
(见《文苑英华》卷二八三、《唐音统籤》卷六四九《戊籤》六四)。
颂 一
三十年来住子(《祖堂集》卷十八作「紫」)湖,二时粥饭(《祖堂集》及《景德传灯录》卷十作「斋粥」)气力麤。
无事上山走一转(《祖堂集》、《灯录》作「每日上山三五转」)。
试(《五灯会元》卷四作「借」)问(《灯录》作「问汝」)时人(《祖堂集》作「迴头问汝」)会也无。
颂 二
从来事非物,方便名为佛。
中下竞(《祖堂集》作「觅」)是非,上流(《祖堂集》作「士」)始知屈。
临行颂三首 一
我闻过去佛,纵横尽丈夫。
示汝真归处,千江月影孤。
临行颂三首 二
观音与文殊,示我常飞动。
吾今已归真,触处皆无用。

临行颂三首 三
佛性本来无阻障,众生不识难归向。
若见如来成佛时,莫向世间求取相。
(以上五首均见宋渭颐藏主编《古尊宿语录》卷十二《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按:《祖堂集》卷十八作「紫湖和尚」。
)。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痴(《五灯会元》作「疑」)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毡上那伽起(一作「定」),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痴(《五灯会元》作「疑」)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
宇内为闲客,人中作野僧。
任从他笑我,随处自腾腾。
(均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四)。
海棠(补序)
(按:《全唐诗》卷五六○录此序仅存三十九字,殆据《容斋随笔》卷七之节录本。
陈耀东据《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九九《海棠部》录此序。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