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价
- 唐诗
九重深密(《五灯会元》作「密处」)复何宣,挂弊繇(《禅门诸祖师偈颂》作「兴」)来显妙传。
秖奉一人天地贵,从他诸道自分权。
紫罗帐合君臣隔,黄閤帘垂禁制全。
为汝方隅官(《禅门诸祖师偈颂》作「愚宫」)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
(以上五首均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七册《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歌颂》校记引别本。
又见《五灯会元》卷五石霜庆诸引「颂洞山五位王子」。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收末首,误为庆诸作。
《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上云为「石霜诸禅师出题,洞山悟本大师颂。
」)。
-
良价
- 唐诗
吾有药,号心丹,烦恼炉中炼岁年。
知伊不变胎中色,照耀光明遍大千。
开法眼,覩毫端,能变凡圣刹那间。
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到底时中锻炼看。
无形状,无方圆,言中无物物中言。
有心用即乖真用,无意安禅无不禅。
亦无灭,亦无起,森罗万像皆驱使。
不论州土但将来,入此炉中无不是。
无一意,是吾意,无一智,是吾智,无一味,无不异。
色不变,转难辩,更无一物于中现。
莫将一物制伏他,体合真空非锻炼。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八册吴越释延寿《宗镜录》卷九八)。
-
良价
- 唐诗
茫茫天下虚寻觅,未肯迴头自相识。
信师行到无为乡,始觉从来枉施力。
(同前书卷十六引)。
-
良价
- 唐诗
向来物物上求通,祇为从前不识宗。
如今见了浑无事,方知万法本来空。
(同前书卷六引)。
-
良价
- 唐诗
世间尘事乱如毛,不向空门何处消。
若待境缘除荡尽,古人那得喻芭蕉。
(同前书卷四十引)。
-
良价
- 唐诗
吾家本住在何方?鸟道无人到处乡。
君若出家为释子,能行此路万相当。
(同前书卷十二引)。
-
良价
- 唐诗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一作「妍」)。
-
良价
- 唐诗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
分明(一作「月」)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一作「还」)认影。
-
良价
- 唐诗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
但能不触当今(一作「时」)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
良价
- 唐诗
兼(一作「偏」)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
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一作「气」)。
-
良价
- 唐诗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
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见《五灯会元》卷十三,注「一作」者为《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之异文)。
-
良价
- 唐诗
也大奇,也大奇(《祖堂集》作「可笑奇,可笑奇」),无情解说(《五灯会元》作「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声不现(《五灯会元》作「终难会」),眼处闻声始可知(《祖堂集》、《五灯会元》作「方得知」。
)(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五灯会元》卷十三)。
-
良价
- 唐诗
诗咏人间事,空门何不删?
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名利心须剪,非朋不用攀。
舍邪归正道,何虑不闲闲。
(《天圣广灯录》卷十二)。
-
良价
- 唐诗
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
欲知此(《五灯会元》作「箇」)中意,一老一不老。
(《祖堂集》卷二十、《五灯会元》卷十三)。
-
道允
- 唐诗
暂辞雪岭伴云行,谷口无关路坦平。
禅师莫愁怀别恨,犹如秋月月常明。
(《祖堂集》卷七)。
-
隐山和尚
- 唐诗
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
白云终日依(一作「倚」),青山都(一作「总」)不知。
欲知此中意,寸步不相离。
(见《祖堂集》卷二十)。
-
隐山和尚
- 唐诗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事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见《五灯会元》卷三、《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沅湘耆旧集》卷十)(按:《沅湘耆旧集》另录一诗,为大梅法常偈误入,见本书卷二十七。
《正法眼藏》卷三作「洞山颂」。
)。
-
师虔
- 唐诗
短短一尺余(《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古今禅藻集》均作「长长三尺余」),纤纤(前引三书均作「郁郁」)覆绿(《景德传灯录》作「荒」,《五灯会元》、《古今禅藻集》作「青」)草。
不知何世(前引三书均作「代」)人,得见此松老。
(见《祖堂集》卷八,以《景德传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三、《古今禅藻集》卷七对校)。
-
正原
- 唐诗
沧溟几度变桑田,唯有虚(《三山志》作「灵」)空独湛然。
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度者任(一作「要」)须(《三山志》作「便求」)船。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