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枋口(幷序) 蒙泉
丹洞吐细泉,宛转苍苔里。
凝碧时含光,流洩复如此。
谁知山下泉,来洗幽人耳。
游枋口(幷序) 薜荔壁
薜荔生空山,幽姿媚苔壁。
根封石燕泥,花似乳窦滴。
灵均没已久,荣落谁人惜。
游枋口(幷序) 石笋高
竦榦青山下,卓立白云际。
濯似春筠茎,奇如夏峰势。
赏者空往来,亭亭几千里。
(见干隆二十四年刊萧应植纂《济源县志》卷十六)(〖1〗《县志》跋云:「郑辕以下三人,《旧志》列于明时,今改正。
《全唐诗》旁搜博采,有郑辕,余无考。
」〖2〗清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卷四着录河南济源唐代石刻有「监察御史郑辕诗,正书,无年月。
」)。
与郑辕薛晏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蒙泉
溪转闻鸣泉,林疎渲苍藓。
䔩洁来潺湲,凝光散清浅。
未知适所从,空山漫流衍。
与郑辕薛晏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薜荔壁
芳姿抱青峦,根蔓殊众品。
水净隐帘珠,云开露屏锦。
沥沥岩风来,幽香洩清澟。
与郑辕薛晏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石笋高
石笋生孤标,屹立青冥直。
根横晓浪痕,箨卷春云色。
棱棱长钧锋,应使山魅惕。
(同前)(按:三诗原收郑辕诗后,题作「同赋」,今重为拟题。
)。
与郑辕崔全素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蒙泉
啧苏出深窦,欣然傍欹壁。
清潄疎林澄,光净寒石白。
一劳意渴甚,挽翫此水碧。
与郑辕崔全素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薜荔壁
谁种薜荔花?盘根上幽石。
玲珑珠缀晓,香霭岑岚夕。
却误贪寝人,遗衣挂苔壁。
与郑辕崔全素游枋口同赋三韵诗(题拟) 石笋高
峭笋倚溪壖,雄标屹霞境。
云披看卷箨,波静见垂影。
顿翼已栖林,残阳方在顶。
(同前)(按:三诗原收郑辕、崔全素诗后,题作「同赋」,今重为拟题。
)。
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见《景德传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二、《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四、《释氏稽古略》卷三、《江西诗征》卷八七、日本《大灯国师语录》卷下)。
题琅琊山寺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筑斯地
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
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
转壁千林合,归房一径穿。
豁心羣壑尽,骇目半空悬。
锡杖栖云湿,绳床挂月圆。
经行蹑霞雨,跬步隔岚烟。
地胜情非系,言忘意可传。
凭虚堪喻道,封境自安禅。
每贮归休巅,多惭爱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连。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琅琊山石刻选》载拓片。
此诗承周勋初先生录示。
)。
妇是没耳伽,男女兰单杻。
尔是没价奴,至老不得走。
(《历代法宝记》)。
茶偈
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
(同前)。
故功德使凉国公李将军挽歌词二首 一
业盛唐尧际,功成文子军。
累承三帝宠,六比五臣勋。
画角悲寒吹,愁笳咽晓云。
圣朝忠义骨,今日委荒坟。
故功德使凉国公李将军挽歌词二首 二
大树悲风起,将军去不迴。
抚棺心益痛,临穴泪难裁。
晓月繁霜草,幽泉掩夜台。
更闻歌伴哭,触物尽成哀。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册释圆照集《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即不空〗表制集》卷五)(按:二诗题下署「前左领军卫兵曹参军翰林待诏赵迁」。
同书卷六有同人大历十一年《贺平李灵曜表》。
同人撰《不空行状》见《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十九册。
)。
扬州崔行军水亭泛舟望月醼集赋诗(幷序)
明月借秋兴,流光在此池。
山公顾我厚,酩酊称未疲。
勿谓嘉会易,但忧离别随。
饱君醉中德,敢使松心移。
(见《四部丛刊初编》影清赵怀玉刊本《毘陵集》卷十六)。
登姑苏台赋附歌
中心不必兮子胥何为?
怀直道而骤谏,遭重昏之见危。
将渔父以抗迹,且垂钓于江湄。
(见《文苑英华》卷五二《登姑苏台赋》附)。
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
(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高似孙《纬略》卷一)。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