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党舍人临刑
生死谁能免,嗟君最可怜。
幼男犹在抱,老母未终年。
为复冥徒任,为当命合然。
设将泉下事,时向梦中传。
(均见伯三六一九卷,原署「浑维明」)。
述怀
昔在{亠/乐,木=水}(疑应作「滦」)河外,征马倦风尘。
今来洛阳道,人事复艰辛。
有策怀明主,无媒讬近臣。
君门不可见,归去渌山春。
野外遥[占]浑将军
山头一队欲陵(当作「凌」)云,白马红旗缨(此处衍一字)出众羣。
诸人气色不如此,祇应者箇是将军。
(见伯三六一九卷、伯三八八五卷)。
书诀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
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先临告誓,次写《黄庭》。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努如直槊,勒若横钉。
虚专妥帖,殴鬬峥嵘。
开张凤翼,耸擢芝英。
粗不为重,细不为轻。
纤微向背,毫发死生。
工之未尽,已擅时名。
向展右背,长伸左足。
峻角一支,潜虚半腹。
已放则留,无垂不缩。
分若抵背,合还口并目。
似侧暎斜,似斜附曲。
覃精一字,工归自得。
盈虚统视联行,妙在相承起伏。
(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二引张怀瓘《玉堂禁经》)。
石榴诗
三月四月红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
作刀割破黄胞衣,六七千箇赤男女。
(见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下)。
以樱桃赐子朝义及周贽(题拟)
樱桃一笼子,半赤一半黄(《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引《芝田录》此句作「半已赤,半已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
(同前)(按:《全唐诗》卷八六九收此诗,首句缺二字,今重录。
)。
长生草
老根那复占春晴,能住虚根自发生。
(见《剡录》卷十。
疑伪)。
四大无主偈
四大无[主](心)(从《景德传灯录》改)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
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
境触(《景德传灯录》作「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见闻觉知偈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
如鸟空中只没(《景德传灯录》作「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方(《景德传灯录》作「始」)得名为观自在。

无修偈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
道性如虚空,虚空何处(《景德传灯录》作「所」)修。
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
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背道逐教偈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未(《景德传灯录》作「不」)会道。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真妄偈
穷(《景德传灯录》作「推」)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
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会道既(《景德传灯录》作「亦」)如此,到头亦只宁。
善恶二根不实偈
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
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有。
舍恶送何处,取善令谁守?
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
忽悟无生本(《景德传灯录》作「若悟本无心」),始会(《景德传灯录》作「悔」)从前咎。
来往如梦偈
亦知(《景德传灯录》作「视生」)如在梦,睡(《景德传灯录》作「梦」)里实是闹。
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觉(《景德传灯录》作「悟」)。
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
会梦无(《景德传灯录》作「如」)两般,一悟无别悟。
富贵与贫贱,更亦无别道(《景德传灯录》作「更无分别路」。
《祖堂集》卷三、《景德传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二)。
紫阳真人歌(幷序)
君不见先生耳鼻有仙骨,自号狂生中有物。
金华侍讲三十年,儿戏公卿与簪笏。
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连羁王献之。
长安素绢书欲徧,主人爱惜常保持。
每叹二疏不足道,复言四皓常枯槁。
去年寝疾弥数旬,神鬼盈庭谋一老。
长男泣血求司命,少女[颦](频)眉诵《灵宝》。
还如简子复归来,更与洪崖同寿考。
上书北阙言授箓。
税驾东州愿修道。
初闻行路犹未信,果达吾君谓之好。
山阴旧宅作仙坛,湖上闲田种芝草。
镜湖之水含杳冥,会稽仙洞多精灵。
须乘赤鲤游沧海,当以羣鹅写道经。
皇恩赠诗四十字,明主赐金三十镒。
供帐倾朝一送归,双童驷马从兹出。
迴看紫绶若轻尘,远别青门嗟故人。
鸳鹭差池攀羽盖,虹霓夭矫翊车轮。
田田列侍浮丘伯,曾子荣过朱买臣。
余高若是有先觉,灭蹟归根从大朴。
千载悠悠等令威,十洲漫漫思方朔。
归去来,青牛顿足少迟迴。
忽然云雾不相见,唯有飘飘香气来。
(见宋孔延之编《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寄云门亮师
玄度常称支道林,南山隐处白云深。
一去人间长不见,千峰万壑树森森。
(同前书卷七)。
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题拟)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余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详后。
此首又见《嘉定镇江志》卷二十)(按:《茅山志》卷二收玄宗赐李玄静先生勑书二十四通,此诗见第三道勑内。
此勑书全文录如次:「勑。
广陵李炼师,上清品人也。
抗志云霞,和光代俗。
为予修福灵迹,将赴金坛,故赋诗宠行,以美其志。
〖诗略〗尊师抱一守中,探微昭远,能回贞洁,发挥道门。
遂与太和先生启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饬灵迹,广求真经。
则诗以宠行,物将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礼贤也。
所谢知。
」又按,据同书同卷所附玄静先生等表奏,知此诗为天宝六载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赐。
)。
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幷序)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
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
犹期御风便,朝夕候泠然。
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幷序)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幷见《正统道藏》本元刘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据同书同卷附玄静先生等表奏,前二诗中之一首为天宝十载九月十四日由内侍袁思艺宣勑。
又玄静先生即李含光,为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师,事迹详《颜鲁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
〖1〗《舆地纪胜》卷十七《建康府》「碑记」云:「《赐李炼师诗诏》,唐道士任良友书。
玄宗所赐诗,凡三首,贞元十四年刻石。
在茅山。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