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寺僧
- 唐诗
嘴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蒸叶裹,熟时兼(一作「更」)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食盘饤(一作贮),软熟真堪玉筯挑。
若把羶根来比并,羶根只合吃(一作「唤」)藤条。
(《五代诗话》七引《百斛明珠》。
《全五代诗》六十引《东坡志林》)(〖1〗见《仇池笔记》卷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
)。
-
王承旨
- 唐诗
蜀朝昬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二十万军齐拱手,更无一箇是男儿。
(《鑑诫录》五《徐后事》)(〖1〗王承旨,应即王仁裕,详《全唐诗续拾》卷四二。
)。
-
詹敦仁
- 唐诗
我爱佛耳山,来偷一日闲。
不见佛耳面,愧汗不开颜。
有时见佛耳,与山重往还。
(以上《嘉靖安溪县志》七)。
-
詹敦仁
- 唐诗
开屏展素看梅花,淡蕊疎枝蓦蓦斜。
墨散余香点酥萼,月留残影照窗纱。
(《永乐大典》二八一二「梅」字韵)。
-
詹敦仁
- 唐诗
一间茅屋宽容膝,半亩蔬园剩供厨。
静把旧书重点勘,旋沽美酒养疎愚。
(一本作「纵教穷鬼每揶揄」)。
(同上七二三九「堂」字韵)。
-
詹敦仁
- 唐诗
尖头屋子不嫌低,上有青山下有池。
一阵东风拂松响,恰如蓬底雨来时。
(同上二五四○「斋」字韵)。
-
詹琲
- 唐诗
凤髻山前凤阁郎,耕云钓石久荒凉。
我来弔旧多悲感,一纸哀辞酹一觞。
(《嘉靖安溪县志》七)。
-
詹琲
- 唐诗
老榦疎枝浸寒碧,浅香孤韵带微霜。
迎风破萼未全折,含笑佳人对晓粧。
-
詹琲
- 唐诗
老榦疎枝浸寒碧,浅香孤韵湛清晨。
招魂不用开屏障,惟有诗情当写真。
(《永乐大典》二八○八「梅」字韵)。
-
詹琲
- 唐诗
闽邦赤子近来王,圣主忧勤念远方。
酌取古人救荒政,颁为今日惠民仓。
备先水旱民亡瘠,弊在侵移数谩张。
我愿相君谨刑政,雨旸时若自平康。
(同上七五一八「仓」字韵引詹琲《清隐集》)。
-
慧棱
- 唐诗
也大差,也不差,捲起帘来见天下。
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
-
慧棱
- 唐诗
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肯乃相亲。
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
(《全五代诗》八七引《槜李诗系》)(〖1〗见《槜李诗系》卷三十。
二诗最早出处为《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又见《五灯会元》卷七。
「擘觜」,二书作「擘口」;「相亲」,二书作「方亲」;「看来」,《景德传灯录》作「看如」。
)。
-
清豁
- 唐诗
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上)水,汝归[沧](苍)海我归山。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五二《泉州府部》〖2〗)(〖1〗《全唐诗》卷八八八收清豁诗一首,无传,兹据《景德传灯录》卷二二、《宋诗纪事》卷九一补其事迹:清豁,福州永泰人,俗姓张。
嗣睡龙道溥禅师,住漳州保福院。
刺史陈洪进表奏,赐号性空禅师。
太平兴国年卒。
原收入时)(代未详僧,今移此。
〖2〗《景德传灯录》卷二二以此诗为清豁「遗偈」,今据以校改。
)。
-
石仲元
- 唐诗
平原翠削万琼瑰,顿辔尘沙眼暂开。
文网牵人宁底急,未妨得意看山来。
(《全五代诗》六一)(〖1〗《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六《桂林府部》收此诗,题作《寿阳山》,第二句「暂」作「渐」,第四句「得意」作「特特」。
)。
-
马希振
- 唐诗
青蛇每用腰为力。
(希振)红苋时将叶作花。
(贯徽)。
-
马希振
- 唐诗
蚁子子衔虫子子。
(希振)猫儿儿捉雀儿儿。
(致雍)〖1〗(《五代诗话》六引《续归田录》〖2〗)(〖1〗《续归田录》谓此二句为「又见蚁子缘砌」作。
〖2〗见《增修诗话总龟》卷二引《续归田录》。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