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逸

陈提举挽诗 其三
别无久近不相忘,见面虽疏意味长。
向摧梁初驰唁疏,已埋玉后送铭章。
我惭临穴诗黄鸟,儿报移阡谶白羊。
絮酒何时浇宿草,些成三赋泪沾裳。
赵通判挽诗 其一
世守祗儒术,才优奏最频。
官终半刺史,孝事两家亲。
长葛碑仍在,甘棠爱尚新。
赵公陂上下,遥想泣遗民。
赵通判挽诗 其二
碎剧更尝久,跻攀鬓已皤。
题舆嗟命啬,制锦得名多。
铭好传千载,梁摧付一窠。
书丹惭钝笔,回恻甚于苏。
山长陈刚父挽诗 其一
名在江湖久,青袍鬓已霜。
苕人师凿齿,莲幕客君房。
甫为思芹去,还遭撼树伤。
清朝公道厄,埋骨竟凄凉。
山长陈刚父挽诗 其二
君本轻场屋,何心第太常。
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
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
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
林宗院母挽诗
鹤发贤哉母,冰清又玉温。
早同夫傃隠,晚受子貤恩。
箕笔营新竁,铭文讬后村。
登堂曾及拜,吟望暗伤魂。
丘进道内子挽诗
㶉鶒同看去,闺营不少须。
幼痴儿哭母,死孝妇从姑。
牛卧图形好,鸾栖镜影孤。
藁砧铭石语,悽寄挽郎歌。
梁秘阁挽诗 其一
江幕归来喜脱簪,当门小筑似山庵。
名于世见林间一,爵以仁尊天下三。
早失偏慈心已懒,晚虽漫仕性难堪。
非无忧爱閒成僻,雷雨曾传旧奏函。
梁秘阁挽诗 其二
白头姓字紫蓬仙,三径还公得乐全。
八九十翁健如虎,等閒一蜕妙于蝉。
何年重见风前树,此夜愁看月上弦。
义合弔庐寒阻我,须携斗酒到冈边。
梁秘阁挽诗 其三
当年握手向番湖,岁晚交情不暂疏。
安乐窝中三度宿,往来溪上几回书。
凤游旧客雕零尽,龙窟新阡怅望初。
人物如公应不死,有铭有诔果何如。
赵侯母葛氏挽诗
盛德高年百福全,瑶池元是女中仙。
慈民束吏如侯少,为国生材叹母贤。
䌽服俄更衰服去,襦歌还与薤歌传。
民怀召父依依切,苦恨夫人不少延。
戴主簿挽诗 其一
榕楼饮日君豪甚,岂料凄凉雪满头。
横鹗几回宾上国,栖鸾一老殡南州。
拜经传业源流在,作赋摩空取次休。
诗卷旧人无十九,箫笳何去暮云愁。
戴主簿挽诗 其二
有子能贤知孝甚,新磨铭石以贫迟。
为君更作招魂些,此士无惭有道碑。
身老梦思埋玉处,客游忆到共灯时。
家成好入遗文去,乞与他年作瑞芝。
前住黄檗亮西山挽诗
畴昔西山元有亮,师今名亮号西山。
初修白业光时现,晚破玄关发已斑。
缘熟不妨逢檗住,意阑忽漫杖藜还。
雁湖未久跏趺去,汝蜕虽高我怆颜。
黄倅内子挽诗
岸帻生同誉,翻经老耐嫠。
能贤儿似侃,爱客母如珪。
有弟铭崔姊,何人传鲍妻。
霜风吹旐去,笳咽篠塘西。
适轩黄革叟挽诗 其一
翁昔南游日,看君玉雪如。
晚凭居士几,死守乐轩书。
圣处吟应到,原夫技岂疏。
白头心自适,元不羡高车。
适轩黄革叟挽诗 其二
闽谱虽华远,君于派得黄。
铭宜买石待,诗岂入瓢藏。
忆昔题吟稿,伤今赋一章。
香峦序葬处,遥想暮笳长。
挽潘守 其一
诗书家世事,公独妙兵筹。
异质生三乳,时名放一头。
万山丛里邑,五岭水边州。
谩道登朝去,功多恨未酬。
挽潘守 其二
广蜀为唇齿,双江直下舟。
人知传干腹,公识到源头。
袖入榻前疏,筹深岭外忧。
慇懃参近事,字字比龟猷。
挽潘守 其三
乡闾扶杖久,早岁誉兵间。
谁信白头叟,能柔赤脚蛮。
人言劳不报,公有道能閒。
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