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郏滂
- 唐诗
滁水源从德固塘,支流六九合流棠。
经过瓜步趋江海,惟有入心难测量。
(〖1〗《嘉靖志》注:「《嘉定志》。
」)。
-
郏滂
- 唐诗
旧县元基城巽隅,亭帘高槛蘸清滁。
风生六月思裘褐,百里恩波剸割余。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唐时县治有清风亭,县令独孤及建。
至郏滂时已废。
」〖2〗《光绪志》诗末注:「士林馆在竹镇,地多习儒业。
」)。
-
郏滂
- 唐诗
士林馆侧尽儒流,朝士庄田隔近陬。
见说人稀难驻泊,于今荆棘走獐麀。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士林馆在竹镇,其地习儒业,多仕官。
郏滂时馆已废。
」〖2〗《光绪志》诗末注:「士林馆在竹镇,地多习儒业。
」)。
-
郏滂
- 唐诗
旅况凄凄南北涯,每投新馆便如归。
当年盛(《光绪志》作「胜」)事今何在,却使扬朱泪满衣。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如归馆在东门,南北若馆驿然。
郏滂时已废。
」〖2〗《光绪志》诗末注:「如归馆在东门北。
」〖3〗《金陵诗征》卷三五题注:「在东门外。
」)。
-
郏滂
- 唐诗
黥布城隍有感灵,祇缘刘项霸江津。
古来庙祝依然在,福荫江壖万万春。
(〖1〗《嘉靖志》注:「《嘉定志》。
」)。
-
郏滂
- 唐诗
牛市街中儒祖庙,衣冠俎豆五经书。
不知殿宅今存否?双桧苍虬耸碧虚。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儒学在河南牛市街。
郏滂时学己迁。
其地有杜荀鹤所植偃松二。
」)。
-
郏滂
- 唐诗
千年松树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见说瓦棺藏桧下,杜生题后定时名。
(以上二十首均录自上海图书馆据天一阁藏本所摄胶卷明嘉靖刻本嘉三十二年黄绍文纂《六合县志》〖简称《嘉靖志》〗卷八《艺文志·诗类》。
校以光绪癸未年刊贺廷寿纂《六合县志》〖简称《光绪志》〗卷七所录诗及光绪刊朱绪曾辑《金陵诗征》卷三五所收诗。
《光绪志》录十六首,缺《治浦桥》、《滁河》、《儒学旧基》、《城隍庙》四首。
《金陵诗征》仅收《龙池》之一、《废如归馆》二首。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偃松在牛市街,文宣王庙前,偃蹇若盖,清阴数亩。
传云杜荀鹤所植。
又云松下有瓦棺。
」〖2〗《光绪志》诗末注:「古志云,松下有瓦棺。
」〖3〗《嘉靖志》诗末注:「按以上二十首,皆郏滂诗。
五十首,今《成化志》所载仅数首耳,余皆《嘉定志》得之,然尚未及其半云。
」〖4〗《嘉靖志》卷首凡例云:「宋嘉定间县令刘昌诗所修志,板已劘灭,其本无传。
近于藏书家觅得写本,据其所载,有可采者增入。
」〖5〗《嘉靖志》卷四《秩官志》云:「郏滂,光化中为六合宰,尝作《怀古诗》五十首,敍灵岩则曰:『岩峻尝有灵瑞。
』敍龙津则曰:『士马更戍往来。
』若儒学、士林馆、龙池、昌市楼等处,皆有题咏。
意滂必文彩风流之士,当时之民被和平之化矣。
惜其政事无传,诗之存者载《诗纪》。
」末注:「《嘉定》、《成化志》。
」〖6〗《光绪志》卷四《官师志》云:「郏滂,光化中为六合令。
惧文献无征,作《怀古诗》五十首,各系以小敍,今其诗存者三十二首,惜政蹟不传。
」〖7〗《金陵诗征》卷三五录滂诗二首,小传云:「滂,光化中六合令,因家焉。
」注云:「宋《嘉定六合县志》云:郏令惧棠邑文献无征,作《怀古诗》五十首,各系以小敍,其叙灵岩曰:『岩峻尝有灵瑞。
』敍龙津曰:『士马更戍往来。
』士林曰:『其地业儒多宦。
』敍寺则始于解脱,敍混成观则起于宋元。
《嘉靖仪真志》存三十二首,至雍正乙卯六合令苏作睿《志》尚存十六首,干隆癸卯廖抡升《志》,乃悉削去。
唐人着作,征文考献,何可弃也。
」今按:嘉定、成化修《六合县志》,今均无传。
传世者以《嘉靖志》为最早,所录二十首。
据修志者所云,则《嘉定志》所收亦不过此数。
《光绪志》当系自雍正《六合县志》转录,文字歧异较多,疑非源出于嘉靖《六合县志》,而系自嘉靖《仪真县志》录出。
唐六合县辖境,明代部分归仪真县,故其诗得兼收之。
今传《仪真县志》,似以《隆庆志》为最早,已有影印天一阁本行世,经检幷无滂诗。
朱绪曾、贺廷寿皆清季人,皆云所存有三十二首之数,疑曾获见嘉靖《仪真县志》,俟续访之。
滂诗除已录出之二十一首外,仅知诗题者尚有《灵岩》、《龙津》、《昌市楼》、《混城观》等,已见前录。
)。
-
海印
- 唐诗
澄渟复湛然,影像分如印。
(宋晁迥《道院集要》卷三)。
-
陈岩
- 唐诗
金甲终不卸,将分理立忧。
(见《吟窗杂录》卷四一《闽川〖原误作「山」〗名士传》)。
-
李山甫
- 唐诗
嫚黄妖紫间轻红,谷雨初晴早景中。
静女不言还爱日,䌽云无定只随风。
炉烟坐觉沈檀薄,妆面行看粉黛空。
此别又须经岁月,酒阑把烛遶芳丛。
(见《梦梁录》卷十八)。
-
李山甫
- 唐诗
幽兰绿水耿清音,叹息先生枉用心。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苦霑襟。
(《太平广记》卷二○三引《耳目记》引)(按:《全唐诗》卷六四三收山甫七律《赠弹琴李处士》,前四句与此首较相似,但首句完全不同,另三句也颇有异文,故仍录出。
)。
-
元安
- 唐诗
异哉神剑实摽奇,自古求人得者稀。
在匣谓(伯作「为」)言无照耀,用来方觉转(伯作「见腾」)光辉。
破犹(伯作「由」)预,除狐疑,壮心胆兮定神姿。
六贼既因斯剪拂,八万尘劳尽乃(伯作「犹自」)挥。
斩邪徒,荡妖孽,生死荣枯(伯作「魔云」)齐了决。
三尺灵虵覆(伯作「赴」)碧潭,一片晴光莹(伯作「暎」)寒月。
愚人忘(伯作「望」)剑克舟求,奔驰(伯作「他」)浊浪徒悠悠(伯作「游游」)。
抛弃澄(伯作「尘」)源逐浑派,岂知神剑不随流。
他人剑兮(伯无「兮」字)带血腥,我之剑兮含灵鸣(伯作「明」)。
他人(伯作「之」)有剑伤物命,我之有剑救生灵。
君子得时(伯作「之」)离彼此(伯作「我」),小人得处自轻(伯作「之倾其」)生。
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伯作「时向」)高低早晚平。
须知神剑功(伯作「弘」)难纪,慑魔威(伯作「怨」)兮定生死。
未得之者易成难,得剑之人难却易。
(伯无此二句)展则(伯作「耶」)周遍(伯作「游」)法界中,收乃还归一尘里。
(伯此下有「不逢斯剑异成难,得剑之人难成异」二句)若将此剑镇干坤,四塞终无战云起。
(见《祖堂集》卷九、伯三五九一卷)。
-
元安
- 唐诗
秋(《灯录》作「云」)天雨滴(《灯录》作「落」)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灯录》作「无」)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朎胧(《灯录》作「玲珑」)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着又如无,有无动静事骓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灯录》作「亦」)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同前。
以《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录诗相校)。
-
元安
- 唐诗
飒飒当轩竹,经霜不知寒。
祇闻风击响,不知几千竿。
(同前)。
-
元安
- 唐诗
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
举篙星月隐,停棹日轮孤。
解缆离邪岸,张帆出正途。
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
(《五灯会元》卷六)。
-
元安
- 唐诗
石人机似汝,也解唱巴歌。
汝若似石人,雪曲也应和。
(同前)。
-
元安
- 唐诗
亭午犹亏半,乌沈始得圆。
要会箇中意,牛头尾上安。
(同前)。
-
刘松
- 唐诗
灵山登暂歇,欲别忍携筇。
却上云房后,翻思尘世慵。
坛铺秋月静,竹挂晓烟浓。
稽首壶中客,仙方愿指踪。
(见同治十一年刊锡荣纂《萍乡县志》卷六)。
-
令超
- 唐诗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见《悦心集》卷一)。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