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祝融峯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迴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嘉靖《衡山府志》卷二。
陶敏先生录示此诗,幷云:「此诗风格不类韩诗,疑伪,姑录以存疑。
」)。
题西白涧
太行之下清且浅,一水盘桓纡山转。
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
波中白日隐出明,风翻不动浮云轻。
翠峦玉女下双鹤,笑倚秋练开新晴。
又疑武陵溪上原,桃花溪尽空潺湲。
幽泉间复逗嵒侧,喷珠潄玉相交喧。
羣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弗劳力。
鸣禽迴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
杖藜因贪仰面看,碍石牵萝错移屐。
路穷屈曲疑欲回,迤逦屏开一重碧。
残樽遇坐酒即倾,旋摘山菓都无名。
题诗且欲尽佳句,能歌翻咏仙难成。
天门幽深十里西,无奈落日催人归。
谁能可属天宫事,为我乞取须臾期。
上天无梯日不顾,牢落归来坛未暮。
闭门下马一衾寒,梦想魂驰在何处。
(见《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八《太行山部》、干隆廿四年刊萧应植纂《济源县志》卷十六)。
别韩湘(附存)
未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
(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按:此诗似出后人伪讬。
然韩湘仙事,始于唐时,此诗为唐人或宋人作,今已无从辨明,姑录存于此。
)。
题游息洞(题拟)
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
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
(见民国廿七年刊朱汝珍纂《阳山县志》卷十七《金石》)(按:《阳山县志》录《陆志》云:「右诗字大一寸五分,在游息洞口石壁。
」)。
歌行一首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镜录》、《偈颂》作「无」)知音。
今时志(《宗镜录》、《偈颂》作「学」)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宗镜录》、《偈颂》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宗镜录》作「陟」)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宗镜录》、《偈颂》作「小秤买他」)金。
心无相,用还(《偈颂》作「能」)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偈颂》作「元」)不是浮沉。
无相无(《偈颂》、《宗镜录》无此字)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偈颂》、《宗镜录》作「寻」)无头,复无尾,灵(《偈颂》、《宗镜录》作「焰」)光运运从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颂》、《宗镜录》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偈颂》、《宗镜录》作「心用明心心复尔」)。
不居方,无(一作「何」)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识取如今明觅(《偈颂》作「密」)人,终朝莫慢(《偈颂》作「漫」,《宗镜录》作「谩」)别求的。
懃(《宗镜录》作「劝」)心学,近藂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偈颂》、《宗镜录》作「识」)取心,识(《偈颂》、《宗镜录》作「了」)取境,了心识境(《偈颂》、《宗镜录》作「识心了境」)禅河净。
但(《宗镜录》作「若」,《偈颂》作「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了空无相即法师(《偈颂》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绫罗将作幡(《偈颂》作「为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偈颂》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议,可中学得大希奇」)。
自家坏(《偈颂》作「怀」)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颂》作「上」)一波成。
但能当境无情计(《偈颂》作「系」),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偈颂》作「如随」)意珠。
被(《偈颂》作「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偈颂》作「应物之情」)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什(《偈颂》作「十」)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偈颂》作「恒」)不歇。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偈颂》作「元无」)对。
设使(《偈颂》作「尔」)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下,另《宗镜录》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滤水罗赋附歌
玉巵无当兮安可拟,风飘有声兮不足比。
惟滤罗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见《文苑英华》卷一一○)。
见杭州乌窠和尚后作(题拟)
白头居士对禅师,正是楞严三昧时。
一物也无百味足,恒沙能有几人知?
(见《祖堂集》卷三)。
登石伞峰
威凤昔未起,兹山嘉气深。
逶迤抱川阜,萝茑方沈沈。
龙节稍岩径,星轩伴幽寻。
尝闻谢公事,今嘉昭旷心。
绝顶上巍峨,秋晨好登临。
芦洲辨微色,天籁闻虚吟。
支策睇归湖,舒情凝远岑。
徘徊绕灵伞,登坐延芳襟。
溪路鏁重扃,松门交翠阴。
贞姿在空谷,瑞色仍栖林。
晚霭覆迴汀,轻桡环碧浔。
探奇幸陪唱,愿继咸池音。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赠白使君乐天(题拟)
闻有余霞千万首,何妨一句乞閒人。
(见《白氏长庆集》卷二四《答次休上人》题注引)。
及第后返闭户穷(下缺)
为学心虽满,知君如掩扉。
(见《吟窗杂录》卷四四)。
范忠韩喜得刘先生诗
玉尺沈埋久,得之铭篆深。
指磨露正色,扣击吐哀音。
(《后村诗话续集》卷二引《刘叉集》)。
暑中即事
云起松关作远山,一庭细草未曾删。
吏书抱去琴声静,骢使何须采下艰。
(《莆风清籁集》卷五七)。
紫阁
阁下寒溪涨碧湍,阁前苍翠数峯环。
危梯续蹬穿松外,细竹分泉落石间(卷九作「前」)。
好鸟啁啾争唤客,乱云开合巧藏山。
独来应为禅僧笑,少有人能伴我闲。
(《类编长安志》卷三、卷九)。
同观察使张公仲方大和元年夏祷雨归至圣泉寺作(题拟)
雨随青嶂合,云拂画旗来。
(见《淳熙三山志》卷八、《闽都记》卷十一)(〖1〗《淳熙三山志》云:「今诗牌在圣泉。
」同作者为张仲方、李贻孙、彭城三人,《全唐诗》仅收仲方诗。
)。
同观察使张公仲方大和元年夏祷雨归至圣泉寺作
云阴随雨度,桂馥逐风来。
(同前)。
宿猿洞
万屋人家云阁下,一屏烟水石桥西。
(见《舆地纪胜》卷一二八《福州》)。
题瀑布诗三首 一
殷勤[对]绿醽,闲坐绕沙[汀]。
怪来喧语笑,一派落青屏。
(缺字据《永乐大典》补)。
题瀑布诗三首 二
嵌崆(《舆地纪胜》作「空」)石洞古,飘洒玉泉吐。
飞流势不定,散作松间雨。
题瀑布诗三首 三
清明云日开,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寻落,乘闲一看来。
(见刘喜海《金石苑》卷二。
《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资州》录第二首。
张忱石先生告:《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录第一首,今据以校补。
)(〖1〗《金石苑》云:「高约二尺,广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径寸余至二寸不等。
正书。
下端石残缺。
」石刻题下署:「资□刺史王师闵。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刘喜海跋云:「右诗刻在资州。
此西岩龙潭瀑布诗也,见王象之《碑目》。
王师闵为资州刺史,史失载。
」〖3〗《舆地纪胜》云:「唐王师闵守资中,政有能声。
尝游西岩,留《瀑布诗》于石壁。
其一曰〖录第二首,略〗。
」按:据《舆地纪胜》及《永乐大典》所录诗,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谓「下端石残缺」,未允。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