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头陀
- 唐诗
守堤三年念生缘,种树为阴出世恩。
划石寄言相瞩付,一重孙付一重孙。
(《闽诗录甲集》卷四)。
-
天然
- 唐诗
时人见余守孤寂,为言一生无所益。
余则闲吟孤寂章,始知光阴不虚掷。
不弃光阴须努力,此言虽说人不识。
识者同为一路行,岂可颠坠缘榛棘。
榛棘茫茫何是边,只为终朝尽众喧。
众喧不觉无涯际,哀哉真实不虚传。
传之响之只不闻,犹如灯烛合盂盆。
共知总有光明在,看时未免暗昏昏。
昏昏不觉一生了,斯类尘沙比不少。
直似潭中吞钩鱼,何异空中荡罗鸟。
此患由来实是长,四维上下远茫茫。
倏忽之间迷病死,尘劳难脱哭怆怆。
怆怆哀怨终无益,只为将身居痛室。
到此之时悔何及,云泥未可访孤寂。
孤寂宇宙穷为良,长吟高卧一闲堂。
不虑寒风吹落叶,岂愁霜草遍遭霜。
但看松竹岁寒心,四时不变流清音。
春夏暂为羣木暎,秋冬方见郁高林。
故知世相有刚柔,何必将心清浊流。
二时麁糖随缘过,一身遮莫布毛裘。
随风逐浪住东西,岂愁地迮与天低(此字原写作「{伭右上为一}」)。
时人未解将为错,余则了然自不迷。
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
此个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夫负黄金。
黄金烹练转为真(《宗镜录》卷二十引作「新」),明(同前书作「此」)珠含光未示人。
了即毛端滴(《宗镜录》作「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
尘滴存乎未免{僭右下为心},莫弃这边留那边。
直似长空搜鸟迹,始得玄中又更玄。
举一例诸足可知,何用諵諵说引词。
只见饿夫来取饱,未闻浆逐渴人死。
多人说道道不行,他家未悟诈头明。
三寸利刀开旷路,万株榛棘拥身生。
尘滓茫茫都不知,空将辩口泻玄微。
此物那堪为大用,千生万刦作贫儿。
聊书孤寂事还深,钟期能听[伯](白)牙琴。
道者知音指其掌,方贵名为孤寂吟。
-
天然
- 唐诗
识得衣中宝,无明醉(伯作「酒」)自惺(《灯录》、《通载》、伯作「醒」)。
百骸俱(《灯录》、《宗镜录》作「虽」)溃散(伯作「悔尽」),一物镇长灵。
知(《通载》作「智」)境浑非体(伯作「智剑挥非体」),寻(伯、《灯录》、《通载》作「神」)珠不定(伯作「见」)形。
悟即(伯、《灯录》、《通载》作「则」)三身佛,迷疑万卷经。
在心心岂(《灯录》、《通载》、伯作「可」)测,居(《灯录》、《通载》作「历」)耳耳难听。
罔像先天地,渊玄(《灯录》、《通载》作「玄泉」,伯作「悬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刚非锻(伯作「断」)炼,元净(《灯录》、《通载》作「镜」)莫澄停(伯作「亭」、《灯录》、《通载》作「渟」)。
盘泊(《通载》作「礴」)逾(伯作「转」,《灯录》、《通载》作「轮」)朝日,玲珑(伯作「铃鑨」)暎晓星。
瑞光流不灭,真澄(伯作「气」)浊还清(《灯录》、《通载》作「真气触还生」)。
鉴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劳(《灯录》、《通载》、伯作「罗」)笼法界明。
剉(《灯录》作「挫」,伯作「春」)凡功不灭(伯作「狭」),超圣果非盈。
龙女心亲献,虵(《灯录》、《通载》作「阇」)王口自倾(伯作「经」,《灯录》、《通载》作「呈」)。
护鹅人却活,黄雀义(《灯录》、《通载》作「意」)犹轻。
解语非关舌,能言不是声。
绝边弥瀚(《灯录》、《通载》作「汗」)漫,三(《灯录》、《通载》作「无」)际等空平。
演教非为教(《灯录》、《通载》作「说」),闻名不(《灯录》作「勿」,《通载》作「忽」)认名。
(伯无以上四句)。
二(伯、《通载》、《灯录》作「两」)边俱不(《通载》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须行。
见月休看(《灯录》、《通载》作「观」)指(伯作「纸」),归(伯作「知」,《灯录》、《通载》作「还」)家罢问程(伯作「逞」)。
识心岂测(《灯录》作「心则」,伯、《通载》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为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六亦收此诗。
异文并注出。
《宗镜录》卷四十收「百骸虽溃散,一物镇长灵」二句,题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
天然
- 唐诗
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
从来人不识,余自独防守。
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透。
体寂常湛然,莹澈无尘垢。
世间采取人,颠狂逐路走。
余则为渠说,抚掌笑破口。
忽遇解空人,放旷在林薮。
相逢不擎出,举意便知有。
-
天然
- 唐诗
骊龙珠,骊龙珠,光明?(疑即「灿」字)烂与人殊。
十方世界无求处,纵然求得亦非珠。
珠本有,不昇沉,时人不识外追寻。
行尽天涯自疲寂,不如体取自家心。
莫求觅,损功夫,转求转灭转元无。
恰如渴鹿趁阳燄,又似狂人在道途。
须自体,了分明,了得不用更磨莹。
深知不是人间得,非论六类及生灵。
虚用意,损精神,不如闲处绝纤尘。
停心息意珠常在,莫向途中别问人。
自迷失,珠元在,此个骊龙终不改。
虽然埋在五阴山,自是时人生懈怠。
不识珠,每抛掷,却向骊龙前作客。
不知身是主人公,弃却骊龙别处觅。
认取宝,自家珍,此珠元是本来人。
拈得翫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
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
-
天然
- 唐诗
般若神(《灯录》作「灵」)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现时游五蕴山(《灯录》作「隐显常游五蕴中」),内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
(《灯录》作「此珠非大亦非小,昼夜光明皆悉照」。
)用时无处复无踪(《灯录》作「觅时无物又无踪」),行住(《灯录》作「起坐」)相随常了了。
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
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
(以上四句,《传灯录》作「黄帝曾游于赤水,争听争求都不遂。
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吾师权指喻摩尼,采人无数入(《灯录》作「溺」)春池。
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远(《灯录》作「森罗万象光中现」),体用如如转无转。
万机珠对(《灯录》作「消遣」)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于赤水,视听争求都不遂。
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非自心,非因缘,妙中之妙玄中玄。
森罗万像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灯录》无以上九句)烧六贼(《宗镜录》卷七六「贼」下有「兮」字),烁四(《灯录》作「众」)魔,能摧我山(《宗镜录》作「摧我山兮」)竭爱(《灯录》作「我」)河。
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儿衣里几(《宗镜录》作「枉」,《灯录》作「下任」)蹉{趷右下为也}。
亦非性,亦非心(《灯录》二「非」字皆作「名」),非性非心超古今。
体绝名言名不得(《灯录》作「全体明时明不得」),权时题作《弄珠吟》。
(以上皆见影印日本花园大学图书馆藏高丽覆刻本南唐招庆寺静筠二僧着《祖堂集》卷四)。
-
李谔
- 唐诗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
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
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
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见明李培等万历十四年修《秀水县志》卷八、《檇李诗系》卷三七)。
-
孟简
- 唐诗
素德式昭兮何写奕,玄质从化兮为洁白。
符仁孝兮叶佳册,见祥瑞兮流圣泽。
(见《文苑英华》卷八九)。
-
孟简
- 唐诗
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
哲王受《洪范》,羣物承天休。
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
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
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
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
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
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
玄功余玉帛,茂实结松楸。
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
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修。
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
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
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
怳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
竹树依积润,菰蒲讬清流。
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
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
蒋防
- 唐诗
始有诸葛翁,柯亭寄翠霭。
(见《舆地纪胜》卷五五《衡州》)。
-
徐元弼
- 唐诗
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
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
盛德流无外,时时乐未央。
日华增顾眄,风物助低昂。
翥凤方齐首,高鸿忽继行。
云门与兹曲,同是奉陶唐。
(《文苑英华》卷一八四)(按:《全唐诗》卷七八一误以作者为徐元鼎,无事迹,今改正重录。
)。
-
陈谏
- 唐诗
贤相昔未遇,耶溪藏卧龙。
宛然东山居,已韵西林钟。
仲氏亦遐旷,尔来习高踪。
杨公偶閒暇,中贵同游从。
曲渚拥驺驭,迴潭转艨艟。
既登寅缘岸,遂践岧嶤峰。
径侧萦巨石,磴危攀茂松。
伞开自罗列,笥闭谁箴封?
迥立霄汉表,俯看严嶂重。
远村暮杳杳,秋海晴溶溶。
染翰纪胜绝,飞觞畅心胸。
仍闻待新月,归棹何从容。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
玄幽
- 唐诗
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
(见《宋高僧传》卷二五。
又见《酉阳杂俎续集》卷五)(按:《全唐诗》卷八五一录二句,仅题作《逸句》,作者亦缺事迹,今重录。
)。
-
韩愈
- 唐诗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四部丛刊》影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十九《送李愿归盘谷序》附此歌)。
-
韩愈
- 唐诗
袁自陈分,初尚蹇连(方云:作「连连」)。
越秦造汉,博士发论。
司徒任德,忍不锢人。
收功厥后,五公重尊。
晋氏于南,来处华下。
鸿胪、孝侯,用适操舍。
南州勤治,取最不懈。
当阳耽经,唯义之畏。
石州烈烈,学专春秋。
懿哉咸宁,不名一休。
趋难避成,与时泛浮。
是生孝子,天子之宰,出把(或作「祀」、或作「持」)将符,羣(或作「郡」)州承楷。
数(或作「教」)以立庙,禄以备器。
由曾及考,同堂异置。
栢版松楹,其筵(或作「业」)肆肆。
维袁之庙,孝孙之为。
顺势即宜,以诹以龟。
以平其巇,屋墙持持。
孝孙来享,来拜庙庭。
陟堂进室,亲登笾铏。
肩臑胉骼,其樽玄清。
降登受胙,于庆尔(方作「示」,非是)成。
维曾维祖,维考之施。
于汝孝嗣,以报以祗。
凡我有今,非本曷思。
刻诗牲系(或作「系牲」),维以告之。
(同前书卷二七)。
-
韩愈
- 唐诗
南海阴(或作「之」)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
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明用享锡,右(《唐文粹》作「佑」)我家邦。
」惟明天子,惟慎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致喜。
海岭之陬,既足既濡,胡不均弘,俾执事枢。
公行勿迟,公无遽归。
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同前书卷三一,校以《唐文粹》卷五十所录示)(〖1〗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七据石刻录此碑,题作《南海广利王碑》,云碑在广州府,元和十五陈谏书。
按:就常理言,碑末所附韵文或称铭,或称颂,称诗者较少见。
然韩愈性好奇,碑末附诗,不止一见。
碑文云:「咸愿刻庙石以着厥美而系以诗。
乃作诗曰〖略〗。
」各本《韩集》、清人所录石刻、《文苑英华》卷八七九、《唐文粹》等所载碑文,均作诗而不作铭,故仍录出之。
)。
-
韩愈
- 唐诗
惟此庙学,邺侯所作。
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生(《唐文粹》作「先」)师所处,亦窘寒暑。
乃新斯宫,神降其献。
讲读有常,不诫用劝。
揭揭元[哲](誓),有师之尊。
羣圣严严,大法以存。
像图孔肖,咸在斯堂。
以瞻以仪,俾不[或](惑)忘。
后之君子,无废成美。
琢词碑石,以赞攸始。
(同前书卷三一。
据《唐文粹》卷五一校改)。
-
韩愈
- 唐诗
荔子丹兮蕉黄(「蕉」下或有「叶」字,或有「子」字),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唐文粹》及欧阳修所见《韩集》均作「秋与鹤飞」。
《集古录跋尾》卷八录碑文作「秋鹤与飞」,欧疑碑文有误。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以为此用《楚辞》相错成文格,今从其说。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湿兮高无干,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同前书卷三一、《唐文粹》卷五二《柳州罗池庙碑》附)(〖1〗《柳州罗池庙碑》云:「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
其夕,梦翼而告之曰:『馆我于罗池。
』其日景辰,庙成,大祭。
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祸福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
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幷刻之。
……其词曰〖词略〗。
」《湖南通志·金石》六着录嘉定刻此碑,题作《唐罗池庙享神词碑》,附魏绍芳跋此为享神诗。
《唐诗别裁集》卷七收入。
朱东润师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收此诗,题作《柳州罗池庙诗》,解题云:「此庙建成后,韩愈为撰《柳州罗池庙碑》,诗就附在碑文的后面。
诗效《楚辞·九歌》体,作为祭祀中迎神、送神时歌唱之用。
」)。
-
韩愈
- 唐诗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一作「英华」),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或作「圣」)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暍(或作「旸」)以醒,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或作「籍」)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祛蔽于目,释负于躬。
方乎(或作「平」)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秔稻盈畴。
人得其所(或作「饶」),乃恬乃讴(或作「谣」)。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竢,奄忽(方作「勿随」)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同前书卷三一)(按:王公为王仲舒。
碑文末云:「既以公之德刻而藏之墓矣,子初又请诗以揭之。
」称诗而不称铭,故录出。
)。
-
韩愈
- 唐诗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
或亡或微,曹始就事。
曹之祖王,畏塞绝迁。
零王黎公,不闻仅存。
子父易封,三王守名。
延延百载,以有成王。
成王之作,一自其躬。
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苏枯弱彊,龈其奸猖。
以报于宗,以昭于王。
王亦有子,处王之所,唯旧之视,蹶蹶陛陛。
实取实似,刻诗其碑,为示无止。
(同前书卷二八)(按:碑云:「乃序而诗之。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