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述旧
不到灵岩又二年,重来风景尚依然。
层峦迥出青霄外,倦鸟归飞夕照边。
坐爱云林泉石好,行寻暖谷野桥连。
同游不觉天将晚,暂借僧房一榻眠。
(见嘉靖《略阳县志》卷六、光绪三十年重刊谭瑀《略阳县志》卷四)。
登汾上阁
汾楼秋水阔,宛似到阊门。
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
(见《欧阳行周文集》卷九《陪太原郑行军中丞登汾上阁中丞诗曰汾楼秋水阔宛似到阊门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南客即儋也辄书即事上答》)(按:《全唐诗》卷七八三收此诗于郑中丞名下,今考定为郑儋作。
)。
江南春 一
江南正月春花早,梅花柳花夹长道。
江南春 二
江南二月春光半,杏白桃红香蘂散。
江南春 三
江南三月春光暮,蝴蝶闲飞遶深圃。
(见《吟窗杂录》卷二九《历代吟谱》)。
龙池(题拟)
爰有寒泉碧玉泓,天渊千古湛澄清。
(见影天一阁藏《正德青州府志》卷六)。
游云门
长松落落胜天台,佛殿经牕半岭开。
郭里钟声山里去,上方流水下方来。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六)。
寄劝俗兄弟二首 一
同气连枝本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寄劝俗兄弟二首 二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见影清光绪抄本张鹏翼修《洋县志》卷七)。
示门人颂
红螺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
共语问醻都不会,可怜祇解那斯祁。
(见《五灯会元》卷三)。
湘妃庙
代变时迁事迹存,见来谁不暗消魂。
上程此日湘江过,依旧修篁有旧痕。
(见《永乐大典》卷五七六九,中华书局影印本第六十册。
)(按:《永乐大典》署「御史周谓」作。
《周君墓志铭》云:「拜监察御史,董选补于南方。
南方吏理清而风俗阜,抑君是赖,复命其劳,转殿中侍御史。
」诗或即渭此次南行时作。
「谓」为「渭」之误。
)。
新雷
一声离碧海,万里发芽生。
(见《吟窗杂录》卷十四《诗中旨格》引)。
紫玉见南山赋附歌
归大素兮远蛮屏,有瑞玉兮见霄岭。
浮紫气于云际,混清辉于水影。
庶南山之不骞,期我皇之惟永。
(见《文苑英华》卷八六)。
七言宿西台江寄别南间寺一首
曾寄中天第一峰,新辞石室与岩松。
归舟独宿寒江上,夜半遥听云外钟。
五言宿妙喜寺赠远公一首
空学西天客,冥然生意长。
夏高云纳愁近坛凉(此联抄本原缺二字)。
月半生空处,孤灯宿上方。
欲离夕字想,何法御心王。

五言秋夜南间寺江尚院翫月一首
圆月吐青[□],萧寥天宇宽。
凝光与空[□],虚寂两无端。
露重草衣湿,[□□]竹泉寒。
欲持高洁意,长此共林峦。
(均见日本藏唐抄本《唐诗卷》)。
送最澄阇梨还日本诗
海东国主尊台教,遣僧来听《妙法华》。
归来香风满衣裓,讲堂日出映朝霞。
(见日本比睿山无量院沙门慈本〖一七九四--一八六八〗在文久二年〖一八六二〗撰《天台霞标》第四篇第一卷。
转录自《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日本户崎哲彦撰《留传日本的有关陆质的史料及若干考证》。
此篇承束景南先生告知。
)(按:慈本于诗下注云:「此诗未知出于何书。
慈本获之希烈宿称钞书中也。
原本海作汝,妙作于,慈本依义改之。
或曰:此诗载在《禅宗日工集》,又改数字载之《本朝高僧传》某传也。
」户崎氏考证此诗又见于《空华老师日用工夫略集》卷一,第二句作「故遣僧来听《法华》」。
约在公元一三○○年前后即传为陆质诗。
但吴顗等九人送最澄诗,皆为五言律诗,唯此首为七言古绝,「因此,该诗疑为后人假托之作,或以意采录。
」)。
答复礼禅师《真妄偈》(题拟)
迷真妄念生,悟真妄即止。
能迷非常迷,安得长相似。
从来未曾悟,故说妄无始。
知妄本自真,方是恒妙理。
分别心未忘,何由出生死。
(《林间录》卷上)。
台州相送诗一首(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敍)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见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转录自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
参《东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周琦等录文。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