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知章
- 唐诗
泉喷(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日本藏唐抄本《新撰类林抄》卷四,转引自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期刊小川环树《〈新撰类林抄〉校读记》)。
-
贺知章
- 唐诗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诗式》卷一)(按:《全唐诗》卷一一二录句,缺题,今补录之。
)。
-
韦坚
- 唐诗
解印辞荣禄,游真奉德音。
赠行天藻下,饯席上台临。
远驭仙山鹤,常怀帝里心。
无因同执袂,相望但霑襟。
(《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
李适之
- 唐诗
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
筵开百僚(《广卓异记》作「壶」)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换(《广卓异记》作「披」)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同前。
以乐史《广卓异记》卷三所录相校。
《广卓异记》原署「左丞相李适之。
」)。
-
李邕
- 唐诗
山势转深看更好,岭霞溪雾没楼台。
异时花向阴崖发,远处泉从青壁来。
世界自知千古促,贤愚悉被四时催。
须知此地堪终老,七窍终成一片灰。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
李邕
- 唐诗
披云覩日兮日则明,就日瞻云兮心若惊。
日尔一日兮何道,时哉几时兮此生。
(见《文苑英华》卷二)。
-
李邕
- 唐诗
大厦中构,山屹云斗。
黄河畎浍,太行培塿。
整庶宣风,缉戎备寇。
镇宁一方,光辅元后。
(见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王蒲园等纂《重修滑县志》卷十二《金石》录宋赵世长《天禧二年滑州公府大厅记》引)。
-
李邕
- 唐诗
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中宵起□望,正见沧江流。
□风□□□,山月隐城楼。
[浔](寻)阳几万里,朝夕泛孤[舟]。
-
李邕
- 唐诗
我有方寸心,安在六尺躯。
怀山复怀□,□□□□□。
水能澄不浑,剑用持复酬。
珠已含报恩,□□□□□。
□□贫与富,但愿一相知。
(以上二首见伯三六一九卷)。
-
李瓘
- 唐诗
官着朝中贵,才传海上名。
早年常好道,晚岁更遗荣。
授箓归三洞,还车谒四明。
东门诏送日,挥涕尽羣英。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原署「嗣许王瓘」)。
-
杜昆吾
- 唐诗
辰象降星精,登朝隐吏幷。
求珠谢轩冕,放舄指蓬瀛。
掷地文章逸,匡储羽翼成。
江边丹障起,云外绿舆迎。
落落神仙意,悽悽离别情。
圣恩殊未已,何独厌承明?
(同前)。
-
王琚
- 唐诗
谁道零陵守,东过此地游。
友僚同省阁,昆弟接荆州。
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
屡伤神气阻,久别鬓毛秋。
疑岭春应徧,阳台两欲收。
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
-
王琚
- 唐诗
语别意凄凄,零陵湘水西。
佳人金谷返,爱(一作「游」)子洞庭迷。
旧馆逢花发,他山值鸟啼。
江天千里望,谁见绿苹齐?
(均见《结一庐丛书》本《张说之文集》卷七)(按:结一庐本此二诗下署「王琚」。
《四部丛刊》影印龙池草堂刊本《张说之集》收张说《赠赵公》后,无署名。
《全唐诗》卷九八均收赵冬曦名下,实误。
赵公为王琚之封爵,岑仲勉先生《唐集质疑·赵公》已有考证,可参看。
友人陈祖言撰《张说年谱》云:「前一首第三句『友寮同省阁』,琚先天元年八月擢拜中书侍郎,说二年七月为中书令,即为『同省阁』。
……而冬曦无此经历。
两首诗俱言及零陵守,冬曦亦无此经历。
又前首五、六句『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冬曦为从六品下之侍御史,阶卑辞谦,在其地唱酬诗中均无此等平起平坐之语。
且说离岳赴荆,冬曦送之,说则未尝送冬曦也,故知必非冬曦诗。
」)。
-
席豫
- 唐诗
回鸾下蒲坂,飞旆指秦京。
雕上黄云送,关中紫气迎。
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
省方知化洽,察俗觉时清。
天下长无事,空余襟带名。
(见唐芮挺章编《国秀集》卷上)(按:《全唐诗》卷六四误作宋鼎作,今移正。
)。
-
席豫
- 唐诗
南山四皓德,东海二疏名。
功遂知身退,心微觉道成。
霓裳明主赐,鹤驾列仙迎。
诏饯出中野,朋欢留上京。
灞桥春水溢,稽岭白云生。
此去三千里,那堪长别情。
(见宋孔延之编《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
何千里
- 唐诗
锡鼎昇天几万春,裔孙今复出嚣尘。
姓名当系上清箓,齿发不知何代人?
暂应客星过世主,旋归吴市作遗民。
辽东鹤驾忽飞去,挥手无言辞紫宸。
(同前)。
-
吴兢
- 唐诗
罗敷十五六,采桑城南道。
(见宋陈元龙《片玉集注》卷十《早梅芳》之二注引)。
-
李岩
- 唐诗
远节忘荣趣,全真悟道微。
登朝四皓客,辞老二疏归。
圣主钦玄德,台臣饯羽衣。
丹丘不可接,凫舄几时飞。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
郭虚己
- 唐诗
白首轻轩冕,黄冠重隐沦。
严陵垂钓日,疏广散金辰。
北阙辞明主,东门别故人。
以兹敦雅俗,玄化尽归真。
(同前)。
-
李璆
- 唐诗
止足人高尚,遗荣子独前。
诣台飞舄日,辞阙挂冠年。
象服归丹扆,霓裳降紫天。
仙舟望不及,朝野共推贤。
(同前。
原署「褒信郡王璆」)。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