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后胤
- 唐诗
公侯盛集,酺醼梁园。
鸎多谷响,树密花繁。
波流东逝,落照西奔。
人生行乐,此外何论。
(《翰林学士集》)(按:此诗原署「燕王友张后胤」。
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收入。
)。
-
长孙无忌
- 唐诗
金飙扇徂暑,玉露下层台。
接绶芳筵合,临池紫殿开。
日斜林影去,风度荷香来。
既承百吴味酒,愿上万年杯。
(《翰林学士集》)(按:此诗原署:「司空赵国公臣长孙无忌上。
」)。
-
长孙无忌
- 唐诗
灵夔振穷发,淑景丽青阳。
千乘隐雷转,万骑俨腾骧。
目极三山崄,流睇百川长。
仙湖遥蔼蔼,蜃气远苍苍。
下物深逾广,引浊清讵伤。
带雾含天碧,浮霞映日光。
楼台自接影,云岛间相望。
春波飞碣石,晓浪拂扶桑。
喧声骋游□,旅浴恣翾翔。
羣鸥心久狎,如何□稻粱?
(同前)。
-
长孙无忌
- 唐诗
天步昔未平,陇上驻神兵。
戈迴曦御转,弓满桂轮明。
屏尘安地轴,卷雾静干扃。
往振雷霆气,今垂雨露情。
高垣起新邑,长杨布故营。
山川澄素景,林薄动秋声。
风野征翼駃,霜渚寒流清。
朝烟澹云䍐,夕吹绕霓旌。
鸣銮出雁塞,迭鼓入龙城。
方陪东觐礼,奉璧侍云亭。
(同前)。
-
长孙无忌
- 唐诗
根连八树里,枝拂九华端。
风急小山外,叶下大江干。
霜中花转馥,露上色逾丹。
自负凌{夊/羊}性,岩幽待岁寒。
(同前)(按:以上三首皆署「司徒赵国公臣长孙无忌上」。
以上四首,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收入。
)。
-
萧钧
- 唐诗
龙门(丁误作「开」)依御沟,凤辖转芳洲。
云峰初辨(《御览》作「辩」)夏,麦气早迎秋。
山翠余烟积,川平晚照收。
浪随文鹢转,渡(《御览》作「波」)逐彩鸳浮。
风花轻未落(《御览》作「洛」),岩泉咽不流。
一辞金谷苑,空想(丁注:「一作思」)竹林游。
(见《初学记》卷十八,以《太平御览》卷四一○、丁福保辑《全梁诗》卷十参校。
)(按:《初学记》收此诗,题为「梁萧钧」,《御览》则仅云「萧钧」,不注朝代。
丁福保辑入《全梁诗》,然作者小传则采《南齐书》卷四五齐太祖十一子钧传,另注云:「按《唐书》亦有萧钧,萧瑀从子也,仕至太子率更令。
」又于诗题下注:「此诗类唐人作,当为唐萧钧也。
《初学记》作梁。
」其说是。
南齐之萧钧,于海陵初立未久即遇害,未入梁,不得称梁人。
此其一。
齐梁之际,南北分割,南人除了出使或奔降,无缘入洛。
此诗明言龙门御沟,非南朝人所作甚明。
南齐萧钧自十余岁领江州刺史,至二十二岁遇害,皆在江南,仕历甚明,无入洛事。
此其二。
唐之萧钧,其曾祖萧詧为后梁宣帝,祖岿为后梁明帝,父珣入隋复封梁国公,恐徐坚等即因此而误署其为梁人。
此其三。
唐史称钧「博学有才望」,屡为舍人、学士,其集三十卷,开元《古今书录》收入。
其身份、经历均与诗合,徐坚亦得以采撷。
此其四。
综以上诸证,故收入。
今人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不收此篇,甚是。
)。
-
静泰
- 唐诗
李荣乌黮,何异蛣蜣。
先师米贼,汝亦不良。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册释道宣撰《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按:此诗为显庆五年八月二人辩论时作。
文长不录。
)。
-
义褒
- 唐诗
般若非愚智,破愚叹为智。
道士若亡愚,我智药亦遗。
-
义褒
- 唐诗
一弹弹黄雀,已射两鵄鹗。
弹弹黄雀足,射射鵄鹗腰。
-
义褒
- 唐诗
两人助一人,三愚成一智。
昔闻今始见,斯言无有从(一作「有从记」)于时。
(同前)。
-
李荣
- 唐诗
静泰语,莫慞惶。
我未发,汝剩扬。
(同前)。
-
灵辩
- 唐诗
老子两卷本未研寻,庄生七篇何曾披读?头戴死谷皮,欲似钝啄木。
-
灵辩
- 唐诗
闻君来蜀道,蜀道信为难。
何不乘凫游帝里,翻被枷项入长安。
(勑追荣入京日着枷)。
-
灵辩
- 唐诗
槁木犹应重,死灰方未然。
既逢田甲尿,仍遭酷吏悬。
-
灵辩
- 唐诗
柱枷异支策(一作「荣」),擎枷非椐(一作「据」)梧。
闭口临枷柄,真似滥吹竽。
-
灵辩
- 唐诗
众僧本来斋洁,故当飡饭进蔬。
道士唯当醮祭,应须酌醴焚鱼。
。
-
灵辩
- 唐诗
道士当谛听,沙门赠子言:鸿鹤(疑应作鹄)已高逝,燕雀徒自喧。
(均见《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按:以上七首均龙朔三年与李荣辩论时作。
)。
-
上官仪
- 唐诗
奉驾凌稽阜,同御掩□岑。
肆赏乖濡足,穷览{忄口}(疑为「惕」字)干心。
一德光神武,万象镜冲襟。
御□辽山夕,凝麾溟海浔。
帷殿(《初》作「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鴈,月上净疎林。
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抚躬谢仁智,泉石忝登临。
信美陪仙跸,长歌[慰](尉)陆沉。
(见影日本藏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以《初学记》卷三引诗参校。
)(按:《全唐诗》卷四十据《初学记》、《唐诗纪事》收入本诗,仅存「殿帐清炎气」以下八句。
卷子本诗题下署:「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臣上官仪上。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