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封
- 唐诗
赖有双旌在手中,镆鎁昨夜新磨了。
(见李肇《国史补》卷上。
)(〖1〗李肇《国史补·徐州朝天行》:「张建封自徐州入觐,为《朝天行》。
末句云:『赖有双旌在筘,镆鎁昨夜新磨了。
』德宗不说。
」〖2〗《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张报封传》:「十三年来朝,帝不待日召见延英殿,方会朝赴大夫班,以示殊宠,建封赋《朝天行》以献。
帝眷遇异等,赐名马珍具。
」)。
-
裴度
- 唐诗
奇峰似天作,半倚增城隅。
何处通泉脉,潺湲竟朝晡。
挂石悬一带,洒荷散千珠。
固宜赏高人,何为对武夫?
鼓鼙时铿{言訇},吏卒亦喧呼。
愧尔来我所,顾我非尔徒。
乃是风流相,昔尝居此都。
能移造化力,雅与山水俱。
多惭受成者,得此聊自娱。
(见《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第三册《天地山川类》卷三十二。
)。
-
卢仝
- 唐诗
金波绚彩丽初筵,玉冕(友人蒋礼鸿同志谓当作「玉菟」。
菟,同兔。
)流辉满大圆。
镜里山川同炯炯,楼前风露共娟娟。
(清康熙间仁和孙之騄《玉川子诗注》收此诗,云见《万花谷后集》。
)(见《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一《月》)。
-
贾岛
- 唐诗
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
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
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
气殊礐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
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
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髪,六凿还希夷。
伐毛返骨髓,髪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
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
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
(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干隆间刊印。
此诗承仪征吴白匋先生见告。
)。
-
于德晦
- 唐诗
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
閒倚朱栏频北望,只宜名作巨门楼。
(〖1〗诗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干隆间刊刻。
此诗承仪征吴白匋先生见告。
按原志附注曰:「程弘志云:按《一统志》:刺史有从兄弃官学道,号于方外,刺史为筑室于问政山,山始名问政。
」望按:《金石萃编》卷八十有于德晦题名,在李虞仲题名之左,曰「监察御史于德晦」,题名后纪「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云云。
又《长安志》务本坊有左散骑常侍于德晦宅。
〖大兴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所记同〗)。
-
武元衡
- 唐诗
寒食都人重胜游,相如独自闭门愁。
尝闻娄护因名达,君试将余问五侯。
(见《永乐大典》卷三○○五「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
按诗共二首,其一五言四句,《全唐诗》卷三百十七载之,其二即此诗。
)(《古今岁时杂咏》卷十一收此诗,前为五言四句,后为七言四句,与《大典》同。
疑原诗应为杂言体一首。
《全唐诗》卷三一七录作五绝,似沿《万首唐人绝句》卷十四,题作《寒食下第》,录如次:「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古今岁时杂咏》「万家」作「万里」,「人」作「客」。)
-
权德舆
- 唐诗
素彩皓通津,孤舟入清旷。
已爱隔帘看,还宜捲帘望。
隔帘当此时,(《四部丛刊》本《权载之文集》卷六收此诗,此句作「隔帘卷帘时此时」,与《临平记》同。
)惆怅思君君不知。
(此见《永乐大典》卷二二七一「六模」「湖」字《临平湖》条〖二函二十册〗。
此诗亦见沈谦《临平记》卷四,惟第五句作「隔帘捲帘当此时」为异。
)。
-
吉逾
- 唐诗
到此花宫里,观身火宅中。
有为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籁鸣寒谷,秋山响暮钟。
欲归林下路,新月上前峯。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1〗《金石萃编》王昶按:「云居上寺,未详处所。
据诗前称范阳县丞吉逾同跻攀于此云云,则寺当在范阳矣。
唐时范阳县属涿州,今捡《日下旧闻》引《名胜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东北隅,剙自唐时,有旧碑刻。
其后即云居寺,俱有石基浮图。
』疑即此云居上寺也。
谓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后也。
唐时旧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诸人之诗,《全唐诗》无一载者,因录之,以见唐人诗千余年来沦于草莽、为人所未见者,盖不胜纪云。
」〖2〗望按:诗题次行原有「范阳县丞吉逾」六字,诗序辛酉岁云云。
当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于此诗后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为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样,当是刻工题名。
果尔,则自辛酉赋诗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间已历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诗作于建中二年。
元和题名,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六五录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吕〖以下缺〗」幷云此题名虽书于轩辕伟诗首「同前」二字之下,应别标一题,「《萃编》合为一刻,误矣」。
〗)。
-
吉騊駼
- 唐诗
石室最高峯,跻攀到此中。
白云连晚翠,清磬度秋风。
未悟无生理,宁知有想空。
且归山下寺,更欲问支公。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按诗次轩辕伟诗后,原题曰「同前」,下署「騊駼上」,无官衔。
)。
-
吉播
- 唐诗
石路多奇迹,幽岩凿宝经。
暮烟千壑里,新月一山明。
宿鸟知清梵,樵人惯独行。
为随欢奉后,岂敢学逃[名]。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缺文据吉逾条下所引诸书补。
)(按诗次吉騊駼诗后,原题曰「同前」,下署「□上」,盖名已摩灭。
据吉逾诗序,知为其犹子吉播所赋。
诗中「暮烟」,石刻原作「暮烟」,王昶谓是笔误,今据正。
〖1〗吉播,原作吉潜,详前吉逾条附考。
前引诸书及《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六五此诗末署名皆作「播上」。
)。
-
王益
- 唐诗
[支]公禅诵处,绝顶共登攀。
日色千峯里,钟声万壑间。
[暮]猿吟砌近,沙鸟傍溪闲。
一径[堪]藜杖,行行独下山。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缺文据《续古文苑》卷四补。
《房山石经题记汇编》首字不缺。
)(〖1〗石刻诗次王潜诗后。
原题曰「同前」。
下署「男益上」。
与吉逾诗序所称「息益」合。
〖2〗王益,原作吉益。
为王潜之子,详前吉逾条附考。
诸书录石刻。
此诗收于王潜诗之次,署「男益上」。
)。
-
轩辕伟
- 唐诗
不着登山屐,扪萝也上跻。
石梁分鸟道,苔径过云霓。
梵宇千花里,秋声万籁齐。
[周]游兴未尽,钟磬度前溪。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缺字据吉逾条下所引诸书补。
下同。
)(〖1〗石刻诗次吉逾诗后,原题曰「同作」,下署轩辕伟,无官衔。
)。
-
王潜
- 唐诗
万木千峯空鸟喧,潺潺[溪]水下长川。
人来石室藏何处。
一径归时带暮烟。
(见《金石萃编》卷一百五。
)(〖1〗石刻诗次吉潜诗后。
原题曰「同前」。
下署「节度都巡使太常卿上柱国王潜」。
第二句第三字原作「氵」,摩其右半,意者或为「涧」字,或为「流」字,虽然,未敢擅补也。
)。
-
胡证
- 唐诗
峭拔烟云外,雄居造化工。
三山惭海上,五岳让天中。
翠积当华甸,腾标占太空。
周临万里暮,犹挂夕阳红。
(见《槐庐丛书》《金石录补》。
)(〖1〗叶九来《金石录补》卷十九《唐胡证题少室诗》跋尾:「右唐检校祠部员外郎胡证《汝州北楼晚望少室诗》,诗云〖不重录〗。
永贞元年仲夏记。
按新旧《书·证传》皆云贞元中登第,繇浑瑊举为从事,自殿中侍御史为韶州刺史而已。
据此碑。
先为祠部员外郎,可以补史之阙漏。
」)。
-
王孝廉
- 唐诗
海国来朝自远方,百年一醉谒天裳。
日宫座外何攸见,五色云飞万岁光。
(见金毓黻撰集《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引《文华秀丽集》上。
)。
-
王孝廉
- 唐诗
主人开宴在边听,客醉如泥等上京。
疑是雨师知圣意,甘滋芳润洒羁情。
(同前。
)。
-
王孝廉
- 唐诗
芳树春色(疑应作花)色甚明,初开似笑听无声。
主人每日专攀尽,残片何时赠客情?
(同前。
)。
-
王孝廉
- 唐诗
寂寂朱明夜,团团白月轮。
几山明影彻,万象水天新。
弃妾看生怅,羁情对动神。
谁云千里隔,能照两乡人。
(同前。
)。
-
王孝廉
- 唐诗
南风海路连归思,北雁长天引旅情。
赖有锵锵双鳯伴,莫愁多日住边亭。
(同前。
)(〖1〗按王孝廉奉渤海国王命使日,日本嵯峨天皇设宴礼之。
孝廉返国,舟覆溺海而死。
嵯峨天皇特颁敕书,追赠荣爵,且致悼念。
嵯峨在位十四年,年号曰弘仁,于唐则为宪宗元和五年至穆宗长庆三年也。
敕文附后。
〖2〗《日本后纪》二十四日本嵯峨天皇《赠渤海使王孝廉正三位敕书》云:「惜往饰终,事茂旧范,褒忠录绩,义存先彝。
故渤海国使从三位王孝廉,阙庭修聘,沧溟迴舻,复命未申,昊苍不慭。
寔虽有命在天,薤露难驻,而衔恨使命,不得更归。
朕痛于怀,加赠荣爵,死而有灵,应业泉扃。
宜可正三位。
」〖3〗又日僧空海有《伤渤海国大使王孝廉中途物故》诗句,日人坂上今继有《和渤海大使见寄之作》,可以参阅。
诗附于次。
)(〖4〗空海《伤渤海国大使王孝廉中途物故》:一面新交不忍听,况乎乡国〖一作「园」〗故园〖一作「国」〗情。
〖见金毓黻撰《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引《高野大师广传》下〗〖5〗坂上今继《和渤海大使见寄之作》:宾亭寂寞对青溪,处处登旅念悽。
万里云边辞国远,三春烟里望卿〖蒋礼鸿及陈九思同志并谓当是「乡」之形误。
〗迷。
长天去雁催归思,函谷来莺助客啼。
一面相逢如旧识,交情自与古人齐。
〖见金毓黻撰《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引《文华秀丽集》上〗)。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