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簿领日盈机,知君傲烦嚣。
饮和自忘渴,况以初筵招。
道契迹自亲,谁为列宿遥。
(谁为,《文苑英华》卷七一○引此序作「谁谓」。
)何用结同心,绿琴复长瓢。
日月若走马,炎凉催斗杓。
一年解颐笑,(解颐笑,《文苑英华》作「解大笑」。
)几日如今宵。
奉君千金寿,莫使岁寒凋。
(案此诗载《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独孤及《冬夜裴员外薛侍御置酒安集序》一文中。
)。
又一首
上天垂光兮熙予以青春,今日何日兮共此良辰。
与君觥浊酒而藉落英兮,(「觥浊酒」,《唐文粹》卷九六引此序作「觵浊醪」。
)如年华之相亲。
(「如年华之相亲」,《唐文粹》作「不知年华之相亲」。
)蹇淹留以醉止。
孰云含意而未申。
(案此诗载《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独孤及《仲春裴胄先宅宴集联句赋诗序》一文中。
)。
石门歌
左一石,右一石,石门中有□□客。
□岫□,悬崖裂,□江□□□剑阙。
□□□□□□□,石门窊尊□□□。
外□□□□,□□□□□。
(见《武昌志》及《湖北金石志》。
已残缺不可读,惜哉。
)(〖1〗《武昌志》〖《湖北金石志》同〗:「案马绍基云:是刻滨临大江,字迹漫漶,前后片存二十八字,幸题与姓名尚完好。
今又啮去数字矣。
」〖2〗《明一统志》:「石门山在武昌县东五里,两门对峙如门。
唐武昌令马珦与元结游,石刻尚存。
」〖3〗《舆地碑目》:唐令君马珦石门石刻在石门。
郭详正诗:『双崖屹然起,劖藓认题识。
』〖4〗陈诗《湖北金石存佚考》云:「无年号,在武昌县北,滨江。
」〖5〗案清岩观有《马珦石门题名诗》曰:「石门开左右,一剑自中分。
何人施妙法,千载创奇闻。
良吏多幽思,诗题亦出羣。
登山寻古蹟,迭石意何殷。
江上发清啸,厓前结翠云。
至今樊口上,谁不爱清苍。
我亦来访古,心事何纷纷。
忆到窊尊石,题名定有君。
」)。
送薛县丞还家
之子一为别,秋霜万里心。
野花山路冷,明月柳边阴。
聚首情犹浅,垂鞭意更深。
望君自珍重,幽赏讬瑶琴。
赴京旅次感怀
万里云烟绕画楼,客居无事转深愁。
秋风翠阁看初动,玉露金茎望欲流。
廿载承恩谁报主,一生僚属且封侯。
明朝努力长安道,不为晴川恋旧游。
(以上二诗见沁泉山馆郭柏苍校刊本《唐制诏集》。
)。
徐源字太初,高平人。
诗一首。
(《全唐诗》无徐源诗)。
题灵泉寺
竹园无外事,秘殿夕阴生。
云起灵峯隐,风来宝铎鸣。
焚香流玉户,听鸟度金楹。
静心归正法,方此谢尘缨。
(见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
)(诗下原题「高平徐源字太初」七字。
又纪「皇唐八叶大历六年岁次辛亥夏四月旬有五日」十九字。
)。
题灵泉寺
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
老僧[披](被)百纳,童子学三归。
宝刹临香地,星宫隐翠微。
谁怜漂泊者,于此遂忘机。
(亦见《安阳县金石录》。
)(按此诗与徐源诗刻一石,诗下原题「东海徐淮字黄河」七字。
〖1〗徐淮,原作「徐涵」,从《文物》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灵泉寺石刻拓片改。
四诗亦据改数字。
)。
题灵泉寺
烟景[昼](尽)冥冥,楼台隐翠屏。
猨攀太子树,鸟听《法王经》。
悟理心无着,求缘塔有灵。
迴车犹未远,日暮数峯青。
(亦见《安阳县金石录》。
)(按此诗与徐源、徐淮诗刻一石,诗下原题「广平程序字[土]〖古〗伦」七字。
)。
题灵泉寺
物外经行处,云峯断复连。
散花飞讲席,轻翠澹鑪烟。
稽首求真偈,观空[息](悉)众缘。
有时闻法皷,应是会诸天。
(见《安阳县金石录》。
)(〖1〗按此诗与徐源、徐淮、程序诗刻于一石,诗下原题「高平徐泳字太和」七字。
又以上四诗皆正书,「皇唐八{叶世=云}大历六年岁次辛亥夏四月旬有五日」立在善应山。
〖2〗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卷四:案诗共刻一石音律最详雅,《全唐诗》未及采录,宜以此补之。
前题『皇唐八{叶世=云}』自高祖至代宗数之,删殇帝不书也。
叶避太宗讳,作{叶世=云},易中世字为云。
)。
翻经台
野蔓高台下,前朝记不诬。
金文翻古偈,汉字变胡书。
䌽缐风飘断,缃缣火烬余。
破云开白日,穿水照芙蕖。
科斗频更改,庵园几遍锄。
真门兼逸韵,两欲慕相如。
(见《永乐大典》卷二六○三「七皆」「台」迈「翻经台」条〖三函三十册〗。
复见同书卷六六九九「十八阳」「江」字〖七函六十四册〗。
)(见《吉石庵丛书》影印日本存古抄本北宋陈舜俞《庐山记》卷四。
)。
金山
中江一柱碧崚嶒,壁立千寻我独登。
梵呗波随招过客,钟声船载送归僧。
窗前白上浪三尺,岭上青堆云几层。
六代风流衰歇尽,慿栏感喟意难胜。
(见丹徒陶绍莱辑《润州唐人集》卷七,云:「见净谈《金山志》及缪潜《新志》。
」)。
送韩司直
(见宋赵师秀《众妙集》,并见宋周弼《唐三体诗》卷六。
按《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作刘长卿诗,诗同,校其异文如下:首句「游吴还适越」,「适」,《全唐诗》作「入」。
五句「山明残雪在」,「山」,《全唐诗》作「岸」。
七句「季子留遗庙」,《全唐诗》作「季子杨柳庙」。
又《唐三体诗》本元释圆至于此句下注曰:「皇览《冢墓记》:季子冢在毘陵县暨阳乡,至今吏唐民祀事。
」〖唐姚合《极玄集》、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七均作皇甫冉诗,《文苑英华》卷二七二作皇甫曾诗,《四部丛刊》影明正德本《刘随州文集》卷三则作刘诗。
似亦皇甫冉所作为是。
〗)。
暇日题草堂
为郎过壮岁,晚景对秋天。
门掩苍苔上,池清寒竹前。
通经未拾紫,炼药不成仙。
且酝东皋黍,愁来得醉眠。
(见宋赵师秀编选《唐众妙集》。
)。
云门山投龙诗刻(并序)
(按《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八收此诗,《山左金石志》石刻亦载之,惟异文较多,且序中有二十余字,诗中有四句为《全唐诗》所无,故重为录出,而以《全唐诗》校之。
)。
云门山投龙诗刻(并序)
□□(《全唐诗》作「晓登」)云门山,直上壹千尺。
绝顶弥□(《全唐诗》作「孤」。
)耸,盘途几倾窄。
前对坚裂峯,□□(《全唐诗》作「下临」。
)削成壁。
阳□(《全唐诗》作「巘」。
)灵芝秀,阴崖仙乳□。
(此句《全唐诗》作「阴崖半天赤」。
)□□□羣山,远望何所隔。
太阳未出海,旷晃半天赤。
(《全唐诗》无以上四句。
)大壑静不波,渺溟无际碧。
(「碧」,《全唐诗》作「极」。
)是时雪初霁,冱寒冰(《全唐诗》作「水」。
)更积。
恭(《全唐诗》误作「披」)展送龙仪,宁安服狐白。
□□(《全唐诗》作「沛恩」)惟圣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昇,五域□□(二字《全唐诗》亦阙。
)觌。
帟幕翠微亘,机□(《全唐诗》作「茵」。
)丹洞闢。
□□(《全唐诗》作「祝起」。
)鸣天鼓,拜传端素册。
霞间□□□,(《全唐诗》作「朱绂萦」。
)岚际黄裳襞。
玉□(《全唐诗》作「策」。
)□□(《全唐诗》作「奉诚」)信,□□□(《全唐诗》作「仙佩俟」。
)奔驿。
□(《全唐诗》作「香」。
)气入岫门,瑞云出岩石。
至诚必招感,大福旋来格。
空□□□□,(《全唐诗》作「中忽神言」。
)帝寿万千百。
(见毕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二。
)(〖1〗按石刻诗题下有「北海郡太守赵居贞述。
渤海吴□书。
郡人李元庄镌」等字。
石刻系天宝十一载所立,正书,崖高四尺五寸五分,广二尺,在益都县云门山洞西关帝庙后北壁。
〖2〗此诗序文中所书玄宗尊号,石刻本与《全唐诗》不同。
按《新唐书·玄宗纪》载天宝七载羣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又天宝八载复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禉皇帝」。
石刻所称,显系天宝七载所上尊号,然石刻立于天宝十一载,则当以《全唐诗》取天宝八载所上尊号为是。
望颇疑作序刊石者缘一时疎忽,误取七载尊号,而后之录是刻者知其误而纠正之,此《全唐诗》据本之所以异于石刻也。
)。
秋斋(题拟)
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见《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九「七皆」「秋斋」条〖三函三十册〗《全唐诗所未收》。
)。
河上寄故人
河流杳霭晓天,濮水黯澹秋烟。
日暖昆吾台上,春深颛顼城边。
莺声乱鸣鸿塞,花片细点龙泉。
西望情人早至,尤应得醉芳年。
(按《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有此诗。
惟前半残缺不可句读。
此见《永乐大典》卷三○○五「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
完整可读,故录存之。
)。
访邱员外丹(题拟)
五月五日日亭午,独自骑驴入山隝。
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
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箇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
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
(见仁和张大昌辑《临平记补遗》卷四。
)(《全唐诗续补遗》卷六据《咸淳临安志》卷九五《纪遗》收此诗,题作《谒丘真人不遇》,今删彼存此,录其异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归来」作「君归」。
)(〖1〗《临平记补遗》:「曲园先生曰:『沈〖沈谦〗记于唐人赠邱丹诗悉录之,而失录此诗。
按此诗见宋陈郁《藏一话腴》,云「邱本唐人,弃官学道于此,顾况访之」云云。
有诗无题。
姑据《话腴》题为《访邱员外丹》,未知原题云何也。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