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
(按《全唐诗》卷四五许天正《和陈元光平潮寇诗》。
题注曰:「元光赠诗云『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
』天正和之。
」)。
归閒诗二十韵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温)。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几)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閒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冬日到泉郡次九龙江与诸公唱和[十三韵]
迢递千重险,崎岖一路通。
山深迷白日,林冬豁苍穹。
正值严冬际,浑如春昼中。
泉醴开名郡,江清稳卧龙。
天涯寒不至,地角气偏融。
橘列丹青树,槿抽锦绣丛。
秋余甘菊艳,岁迫丽春红。
麦陇披蓝远,榕庄拔翠雄。
减衣游别坞,赤脚走邨童。
日出喧鸟鹊,沙晴落雁鸿。
池澌含晚照,岭黛彻寒空。
风景无终始,干坤有异同。
但思乡国迥,薄暮起心[忡](冲)。
(以上二诗见《漳州府志》引《白石丁氏谱》。
二诗据清刻《白石丁氏谱》校改。
)。
(案《全唐诗》无王梵志诗,生平事迹不可考。
《太平广记》所载,神诞不可信。
刘复《炖煌掇琐》据巴黎国家图书馆藏二七一八号炖煌卷子录出梵志诗一卷,另以三二六六号残卷校之。
今即自刘本录出,而取郑振铎本《梵志诗拾遗》补其缺。
〖王梵志诗卷子原为三卷,上所云即其首卷,二卷今佚,三卷胡适藏之。
关本《拾遗》,即三卷中一部分。
〗此外余又见唐释皎然《诗式》及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引梵志诗各一首,今幷录附于后。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四云与伯二七一八卷同一系统的敦煌卷子共有十二本。
今即据其所录,幷参据今人增校意见,作出校记。
今人校订意见皆据郭在贻《王梵志诗汇校》。
〗)。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
财物同[箱柜],(二字据诸本补。
)[房]中莫畜私。
(「房」字,据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卷补。
「畜」,伯二八四二卷作「蓄」。
)。
夜眠须在后,起则每须先。
家中懃检校,衣食莫令偏。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
为人欲得别,(「人」,伯三六五六卷作「若」。
)此则是兵奴。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堆。
(「堆」,伯二八四二卷作「推」。
){亻|口/工}(郑校本作「但」。
)能辨此意,祸去福招来。
(「招来」,斯三三九三卷作「将来」。
)。
昔日田真「分」,(「分」,据伯三五五八卷补。
)庭荆当即衰。
平章却不异,其树复还滋。
(「复」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重」。
)。
孔怀须敬重,同气并连枝。
不见恒山鸟,孔子恶闻离。
兄弟宝难得,(「宝」,张锡厚录作「实」。
)他人不可嗔。
(「嗔」,伯三五五八、斯三三九三卷作「亲」。
){亻|口/工}(关校本作但。
)寻庄子语,手足断难论。
(「断」,伯三五五八卷作「但」。
)。
尊人相逐出,子莫向前行。
识事须相逢,(「须相逢」,伯三六五六、伯二八四二卷作「相逢见」。
)情知乏礼生。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
莫向前头闹,喧乱作鵶鸣。
主人无床枕,坐旦捉㺃(郑本作「狗」。
)狐。
(「狐」,项楚校作「亲」。
)莫学痛才汉,(「痛才汉」,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伯三三九三卷作「庸才汉」,伯二八四二卷作「用庸汉」。
)无事弃他门。
(「弃他门」,伯三六五六卷作「去他门」,伯二八四二卷作「寻他朋」。
)。
十一
立身行孝道,有事莫为●。
(「有事」,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卷作「省事」。
)行使长无过,(「行使」,伯三六五六卷作「但使」,伯三七一六卷作「但知」,斯三三九三卷作「但能」。
)耶孃高枕眠。

十二
耶孃行不正,不事任依从。
(「不事」,伯三七一六、斯三三九三卷作「万事」。
)打骂但知默,(「默」,伯二八四二卷作「恩」。
)无应即是能。
十三
尊人嗔约束,共语莫江降。
(「江降」,伯三七一六卷作「江绛」,伯三六五六卷作「{马工}{马降}」,张锡厚疑应作「??」。
)纵有些些理,无烦说矩(郑校本云似应作短长。
〖「矩长」,伯三七一六卷作「短长」。
〗)。
十四
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和同相用语,莫取妇儿言。
十五
耶孃年七十,不得远东西。
出后倾危起,(「起」,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斯三三九三卷作「去」。
)元知儿故违。
(「故违」,伯三六五六卷作「固违」。
)。
十六
耶孃绝年迈,不得离傍边。
晓夜专看待,(「看待」,伯三六五六卷作「看侍」。
)仍须省睡眠。
(「省睡眠」,斯三三九三卷作「更省眠」。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