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志
- 唐诗
我今滔滔自在,不羡公王卿宰。
四时犹若金刚,昔乐今常不改。
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澎湃。
不为八风所牵,亦无精进懈怠。
任性浮沈若颠,散诞踪横自在。
遮莫刀劒临头,我自安然不采。
-
宝志
- 唐诗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
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
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
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
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忩忩。
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
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叿叿。
(以上皆见《景德传灯录》卷二九)。
-
宝志
- 唐诗
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相。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纵令畐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
可笑物空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
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宗言下当。
(《宗镜录》卷九八)。
-
宝志
- 唐诗
五马从南来,燕赵起三灾。
□□勤修善,得见化城开。
兔子乱三州,万恶自然收。
东弱西强阿谁愁,欲得世燕南头。
武安川里白鸡鸣,百姓辽乱心不宁。
四月八日起鬼兵,冀州城东起长城。
尔来君士面奄青,五月十日灭你名。
冀州城头君子游,折尾苟子乱中州,欲得避世黄河头。
今年天下是乱世,但勤修善自防身。
得安乐,无忧愁,不肯看经心罗错。
天下辽乱真可留,若得尽门斩贼头。
-
宝志
- 唐诗
四月八日游,斗鸡台上樗蒲卢。
正见笑,兵不输,阻雉正见唤兵人人死室粟麦无□□犊合河北脱却角白血五之间辽乱推搭,圣人之间天运迎。
(此篇首有「宝公曰」三字。
中间一段难以点断)。
-
宝志
- 唐诗
秃人今日已定,不须卜于长安。
天坐住汝男津,百官大会千斤肫。
-
宝志
- 唐诗
一斗谷夜饷,一疋绢二丈,丁车大牛西南上。
若不信吾语,看先乌东飞,雉北走,空虚匡上见猪狗。
□□□□□□□,日无光,月无影,星辰辽乱入(下缺)。
(以上皆见《沙州文录》,原题《宝公预言》,据上虞罗氏藏敦煌残卷。
)(按:宝志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三仅据《南史》、《隋书》收谶诗四则,漏收二则,即《洛阳伽蓝记》所载:「大竹箭,不需羽。
东箱屋,急手作。
」《南史》卷六三《王神念传》载其天临中谶:「太岁龙,将无理。
萧经霜,草应死。
余人散,十八子。
」本书前录诸诗偈谶言,是否出于唐前,无从确定。
如其《十二时》,《洛阳伽蓝记》称宝公「造《十二辰歌》」,但其真伪,今人颇有争论,多倾向于非六朝时之作。
〖详参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附录〗但前录诸作,即出依讬,至迟亦应为五代以前的作品,故录收于此。
另《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刘宾客嘉话录》引「两角女子」谶一则,《全唐诗》卷八七五已收,不重录。
)。
-
菩提达摩
- 唐诗
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者,来也。
跨水者,过海也。
称逢羊者,洛阳也。
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来,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未岁人梁国)独自恓恓(《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栖栖」)暗渡江。
(独自者,无伴侣也。
恓恓者,苦恓也。
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
师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向北魏国也。
)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者,京都也。
可怜者,好。
双象马者,志公传大士也。
)两株懒桂(《天圣广灯录》、《五灯会元》作「二株嫩桂」)久昌昌。
(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
嫩桂者,少也。
则是少林寺也。
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
-
菩提达摩
- 唐诗
心中虽吉外头凶,(心中者,周字也。
外头凶者,周王无道灭佛法也)川下僧房名不中。
(川下僧房者,俗号僧房为邑,川下邑为邕字也。
后周文帝〖陈按:应作武帝〗姓字文,名泰邕。
不中者,后周沙汰灭佛法。
)为遇毒龙生武子,(毒龙者,武帝父王也。
生武子者,生武帝也)忽逢小鼠寂无穷。
(小鼠者,庚子也。
周武帝庚子崩。
寂无穷者,尽灭无也)。
-
菩提达摩
- 唐诗
路上忽逢深处水,(路上者,李字也。
深水者,渊字也。
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渊也)等闲见虎又逢猪。
(等闲见虎者,寅也,唐高祖戊寅年登位也。
又逢猪者,亥也,高祖丁亥年崩)小小牛儿虽有角,(小小牛儿者,高祖武德四年九月日,有前道士太史令传奕,先是黄巾党其所习,遂上表废佛法事十有一条。
大略而云:释经是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沙门放归桑梓,则国家昌泰,李孔教行矣。
高祖纳奕奏书,乃下诏问诸沙门曰:「弃父母须髭,去君臣花服,利在何间,益在何情?
损益二宜,请动妙释。
」时有琳法师,上表得延五年。
高祖崩,太宗登位,再兴佛法矣。
具如别传。
言半角者,正当挃触,而无害即是)清溪龙出总须输。
清溪者,山名也。
龙者,琳法师护法之龙,能令传奕等邪见之徒总须伏也。
)。
-
菩提达摩
- 唐诗
震旦虽阔无别路,(震旦者,唐国也。
无别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让大师化导如此也。
)要假侄(《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作「儿」)孙脚下(《天圣广灯录》作「上」)行。
(侄孙者,今时传法弟子也)金鸡解衔一颗米(《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作「一粒粟」,金鸡者,金州也,让师是金州人也。
一颗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马祖名道一。
)供养十方(《古尊宿语录》)作「什邡」)罗汉僧。
(让和尚付与道一,故言供养。
十方者,马和尚是汉州十方县罗汉寺出家也。
)。
-
菩提达摩
- 唐诗
尊胜今藏古,(尊胜者,妙智也。
古者,可大师,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烦恼覆之,未现了,故言藏也。
)无肱亦(《天圣广灯录》作「又」)有肱。
(肱者,手也,可大师求法断臂也。
)龙来方受(《天圣广灯录》作「授」)宝,(龙来者,初祖西来也。
方受宝者,二传法。
)捧物复(《天圣广灯录》作「奉物伏」)嫌名。
(捧者,惠也。
本名神光,复过达摩,嫌之,改名言为惠可。
)。
-
菩提达摩
- 唐诗
初首不称名,(后周第三主己卯之岁,有一居士,不称姓名,故言不称名)风狂又有声。
(风狂者,三祖有风病。
有声者,远近皆知有病,故言有声也。
)人来不喜见,(人来不喜见,患风之形状)白宝初平平。
(白宝者,玉也。
玉边作祭,璨字也。
三祖名璨大师。
)。
-
菩提达摩
- 唐诗
起自求无(《天圣广灯录》作「不」)碍,(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
」故言求无碍)师傅我没绳。
(师者,三通也。
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路上逢僧礼,(路上者,道也。
礼者,信也。
四祖大师名道信)脚下六枝分。
(脚下者,门下也。
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等六祖)。
-
菩提达摩
- 唐诗
三四全无我,(三四者,七也。
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隔水受心灯。
(隔水者,五祖于蕲州蕲水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曾(《天圣广灯录》作「从嗔不起增」。
不起者,忍字也)。
-
菩提达摩
- 唐诗
捧(《天圣广灯录》作「奉」)物何曾捧,(捧者,惠字)言懃又不懃。
(懃者,能也。
六祖名能)唯书四句偈,(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将(《天圣广灯录》作「为」)对瑞田人。
(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阳嘉禾县瑞田人)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信也)说向汉江滨。
(说向者,说法也。
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
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
探水月者,得也。
让大师于六祖身边得传心印)将照二三人。
(二三者,六。
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远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耳,是为六人也)。
-
菩提达摩
- 唐诗
领得[弥勒](珍勤)(从《天圣广灯录》改)语,(领得者,马大师于让大师处领语也)离乡日日敷。
(离乡者,南方也。
日日者,昌字也。
敷者,演也。
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移梁来(《天圣广灯录》作「来梁移」)近路,(移梁者,梁都也。
近路者,深州观察使姓路,遂请大师自虔州南康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余算脚天徒。
(余者,我字也。
从马大师二十年外,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
菩提达摩
- 唐诗
艮地生玄旨,(艮地者,东北也。
神秀和尚从五祖下传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通尊媚亦尊。
(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
媚者,秀也。
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比肩三九(《天圣广灯录》作「吼」)族,(比肩者,同学也。
三九族者,十二人也。
秀大师同学十二人)足下一有分。
(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
-
菩提达摩
- 唐诗
灵集媿天恩,(灵者,神。
集者,会也。
媿者,荷也。
天恩者,泽也。
神会大师住洛京荷泽寺)生{牙丿=丶}二六人。
(生{牙丿=丶}者,师资也。
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法中无气味,(法中者,佛法也。
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
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
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而行,故言无气味也)石上有功勋。
(石上者,秀大师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重立实录,故有功勋)。
-
菩提达摩
- 唐诗
本是大虫勇,(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迴(《天圣广灯录》作「翻」)成师子谈。
(迴者,传也。
迴小作大,印宗法师礼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
马岭者,宗也。
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同详三十三。
(同详者,同学也。
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