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 二
幽鸟语如篁,柳垂金线长。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亡。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拟寒山 三
谁信天真佛,兴悲几万般。
蓼花开古岸,白鹭立沙滩。
露滴庭莎长,云收溪月寒。
头头垂示处,子细好生观(《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卷上作「看」)。
拟寒山 四
闲步游南陌,唯便野兴多。
傍花看蝶舞,近柳听莺歌。
稚子捞溪莱,山翁携蕨萝。
问渠何处住,迴首指前坡。
拟寒山 五
每思同道者,屈指有寒山。
得意千峯下,无人共往还。
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
若问幽奇处,侬家住此间。
拟寒山 六
三春媚景时,迭嶂含烟雨。
携蓝采蕨归,和米铛中煮。
食罢展残书,莺鸟关关语。
此情孰可论,唯我能相许。
拟寒山 七
幽岩我自悟,路险无人到。
寒烧带叶柴,倦即和衣倒。
閒牕任月明,落叶从风扫。
住兹不计年,渐觉垂垂老。
拟寒山 八
野老负薪归,催妇连宵织。
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
问渠渠不知,特地生疑惑。
伤嗟今古人,几箇知恩德。
拟寒山 九
自住国清寺,因循经几年。
不穷三藏教,匪学祖师禅。
一事攻烧火,余闲任性眠。
生涯何所有?今古与人传。
拟寒山 十
飒飒西风起,飘飘细雨飞。
前村孤岭上,樵父拥蓑归。
蹑履寻荒径,搘筇似力微。
时人应笑我,笑我者还稀。
(《卍续藏经》本宋释子昇、如佑编《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上。
)。
柱杖颂
四面一条杖,当机验龙象。
头角稍低昂,电光临背上。
(《天圣广灯录》卷二四、《五灯会元》卷十四。
)。
秋江烟岛晴,鸥鹭行行立。
不念观世音,争知普门入。
(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五灯会元》卷十。
)。
乌衣巷
阀阅沦亡梐枑移,年年旧燕亦双归。
茅檐苇萡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
半阳湖
江南龙节水为乡,水不纯(《六朝事迹编类》作「绝」)阴又半阳。
一片湖光共深浅,两般泉脉异温凉。
(同前卷十八。
又见《六朝事迹编类》卷上。
)。
潮沟
流水东西傍帝台,六朝重为两朝开。
曾有蠲首知高下,莫问鱼皮识去来。
(同前卷十九。
)。
直渎
昼役人功夜鬼功,阳开阴阖几时终。
不闻掷土江中语,争得盈流一水通。
(同前。
又见《六朝事迹编类》卷上。
)。
运渎
舳舻衔尾日无虚,更凿都城引漕渠。
何事馁来贪雀谷,不知留得几年储?
(同前。
)。
凤凰台
竹影桐阴满旧山,凤凰多载不飞还。
登台只有吹箫者,争得和鸣堕世间。
(同前卷二十二。
)(按:朱存《金陵古迹诗》四卷,《崇文总目》卷五着录,惟作者讹作李存。
《景定建康志》卷四九云:「宋〖当作「朱」〗存,字阙,金陵人也。
尝读吴大帝而下六朝书,具详历代兴亡成败之迹,南唐时作《览古诗》二百章,章四句。
沿初洎末,烂然棋布,阅诗者嘉其用心之勤云。
」今存者仅十六首。
另《景定建康志》卷十八云「陈轩《金陵集》有李建勋、朱存《迎担湖诗》,今未见。
」又宋张惇颐《六朝事迹编类》收杨修诗四十八首,其中《新亭》、《秦淮》、《北渠》、《天阙山》、《三断石》五首,《舆地纪胜》卷十七皆作朱存诗,仅《新亭》文字差异较大;《直渎》、《半阳湖》二首,《景定建康志》也作朱存诗,《景定建康志》卷四九云:「杨备字修之,……庆历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上轻车都尉,往复道出江上,赋百篇二韵,命曰《览古百题诗》,各注其事于题之下,与南唐朱存诗并传于世。
」知二人诗在宋时已有传误。
但应以孰是,尚难决断。
杨诗除《六朝事迹编类》所收外,《景定建康志》存六十首,去其重复,约存八十余首。
)。
醉歌
蓝采禾,蓝采禾,(《江南野史》卷十首二句作「蓝采采」一句,)尘世纷纷世更多。
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
(见马令《南唐书》卷十五。
)(〖1〗《江南野史》卷十《陈陶传》:「开宝中常见一叟,角发被褐,与一炼师舁药入城鬻之,获赀则市鲜就炉,二人对饮且唱,旁若无人。
既醉且舞而歌曰〖略〗。
时人见其纵逸,姿貌非常,每饮酒食鲊,疑为陶之夫妇焉。
竟不知所终,或云得仙矣。
」〖2〗马令《南唐书》卷十五《陈陶传》:「开宝中常见一叟,角发被褐,与老媪货药于市,获钱则市鲊对饮,旁若无人,既醉,行舞而歌曰〖略〗。
或疑为陶之夫妇云。
」按:陈陶为大中间人,今存其诗,事迹历历可考。
自大中至开宝,已逾百年。
得仙之说,固属附会,陶即耆寿,恐亦难以存活一百数十年之久,何况当时即为存疑,幷无必证,今列之,另以「开宝中江南叟」列目。
)。
游南雁荡诗
雁山遥与白云连,六十奇峯半倚天。
金鼎雨花猿听偈,石门迎月鹤参禅。
戏龙高跃青霄上,羣凤齐飞赤日边。
诗思凭空吟不了,那堪夙驾入星躔。
(见周喟《南雁荡山志》卷一引陈玭《嘉靖南雁山志》、郑思恭《崇祯南雁山志》等。
)(按:陈德诚逸诗及小传,皆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
赠孟宾于(题拟)
上国登科建业游,鼎分踪迹便淹留。
江干旅梦三千里,海内诗名四十秋。
华表柱边人不识,烂柯山下水空流。
自从叔宝朝天后,赢得安闲养白头。
(周本淳校点本《诗话总龟》卷二八引《雅言系述》。
)(按:此诗当作于南唐授士之次年,援旧例仍收入。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