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致远
- 唐诗
江南荡风俗,养女娇且怜。
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多被春心牵。
自谓芳华色,长占艳阳年。
却笑邻家女,终朝弄机杼。
机杼纵劳身,罗衣不到汝。
(同前)。
-
崔致远
- 唐诗
愿言扃利门,不使损遗体。
争奈探珠者,轻生入海底。
心荣尘易染,心垢正难洗。
澹泊与谁论,世路嗜甘醴。
(同前)。
-
崔致远
- 唐诗
寂寞荒田侧,繁花压柔枝。
香轻梅雨歇,影带麦风欹。
车马谁见赏,蜂蝶徒相窥。
自惭生地贱,堪恨人弃遗。
(同前。
以上五首皆录自《中央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金东勋《晚唐着名诗人崔致远》一文)。
-
崔致远
- 唐诗
粪墙师有诫,经笥我无惭。
乱世成何事,唯添七不堪。
(《大正藏》本《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按:此诗为崔致远天复四年春梦中遇宰予、边孝先二贤,前二句为二贤句,后二句为崔续成之。
按:崔致远归国后诗,今获见十一首,附录于次,以便参考。
)。
-
崔致远
- 唐诗
狂喷垒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
(何鸣雁文引。
又见《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三十)。
-
崔致远
- 唐诗
迴身掉臂弄金丸,月转星浮满眼看。
纵有宜僚那胜此,定知鲸海息波澜。
-
崔致远
- 唐诗
肩高项缩发崔嵬,攘臂羣儒鬬酒杯。
听得歌声人尽笑,夜头旗帜晓头催。
-
崔致远
- 唐诗
黄金面色是其人,手抱珠鞭役鬼神。
疾步徐趍呈雅舞,宛如丹凤舞尧春。
-
崔致远
- 唐诗
蓬头蓝面异人间,押队来庭学舞鸾。
打鼓冬冬风瑟瑟,南奔北跃也无端。
-
崔致远
- 唐诗
远涉流沙万里来,毛衣破尽着尘埃。
摇头摆尾驯仁德,雄气宁同百兽才。
(《三国史记》卷三二)。
-
崔致远
- 唐诗
终日低头弄笔端,从人杜口话心难。
远离尘世虽堪喜,争奈风情未肯阑。
影鬬晴霞红叶径,声连夜雨白云湍。
吟魂对景无羇绊,四海深机忆道安。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三十)。
-
崔致远
- 唐诗
白云溪畔创仁寺,三十年来此住持。
笑指门前一条路,才离山下有千歧。
(《东文选》卷十九)。
-
崔致远
- 唐诗
僧乎莫道青山好,山好何事更出山。
试看他日吾踪迹,一入青山更不还。
(见《汉诗选集》。
以上二首录自金东勋文。
)。
-
崔致远
- 唐诗
东国花开洞,壶中别有天。
仙人推玉枕,身世倏千年。
(见赵书印编《韩国文苑》卷七,注出《择里志》题注云:「宣庙时有僧得之岩石间云。
」)。
-
崔致远
- 唐诗
烟峦簇簇水溶溶,镜里人家对碧峰。
何处孤帆饱风去,瞥然飞鸟杳无踪。
(录自韦旭升《朝鲜文学史》)(按:据金东勋说,崔诗除《全唐诗逸》及《桂苑笔耕集》〖已收《全唐诗补逸》〗所收外,《三国史记》存五首,《东文选》收三十首,另见于石刻、方志者尚有十余首,共存百首左右。
今所得仅二十余首,尚缺二十首左右。
据前引各文所述,未见者有《饶州鄱阳亭》、《夜赠乐官》、《芋江驿湾》、《赠智光上人》等。
又按:《朝鲜文学史》录崔匡裕《长安春日有感》云:「麻衣难拂路歧尘,鬓改颜衰晓镜新。
上国好花愁里艳,故园芳树梦中春。
扁舟烟月思浮海,羸马关河倦问津。
只为未酬萤雪志,绿杨莺语太伤神。
」又谓其另有《郊居呈知己》、《忆南李处士》等诗,崔承佑有《送曹松入罗浮》、朴仁范有《九成宫怀古》、《泾州龙朔寺》、《江行呈张秀才》诗。
诸诗皆新罗人在唐时所作,因未注出处,世次不明,又仅录一首,姑附识于此。
)。
-
陈光
- 唐诗
半夜东风力,霞光一片新。
细看初着雨,繁艳欲烧人。
得意开当日,无言空过春。
东堂失意客,归去倍伤神。
(影印本《诗渊》第四册第二五二一页)。
-
陈光
- 唐诗
对坐庭梧下,风凉月色新。
远砧来迥夜,孤馆未眠人。
何计成他事,唯忧老此身。
不知霄汉路,谁与脱凡鳞?
(同前第五册第三三六八页)。
-
陈光
- 唐诗
巨浸隔乡关,离城日已残。
日将程共远,风与浪争难。
岸尽霞光落,天光海色寒。
扶桑归到后,万里梦长安。
(同前第六册第四三八二页)。
-
陈光
- 唐诗
挂席天涯去,想君万里心。
人间无别业,海外访知音。
浪歇龙涎聚,沙虚象迹深。
往来应隔阔,须自惜光阴。
(同前第四四四九页)。
-
王舆
- 唐诗
天汉尚不正,河源争得清。
(见曾慥《类说》卷十二《纪异记》引)(〖1〗《纪异记》:「王舆有诗名,尝有一联云:『天汉尚不正,河源争得清。
』崔胤相国闻之,大不悦。
竟流落而死。
」按:南唐时有王舆,事烈祖,似与此诗作者无涉。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