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家书
琼与中原隔,自然音信疎。
天涯无去雁,船上有回书。
一别五年外,相思万里余。
开缄更多感,老泪湿霜须。
(《光绪崖州志》二一《艺文》(周建国云:李德裕大中元年贬崖州,三年冬卒。
「别五年外」之「五「当作「三」。
)。
谪崖州过北流鬼门关作(《舆地纪胜》一○四《容州·景物》。又《永乐大典》二三三八及二三四○「梧」字韵两见)
空(《全唐诗》一二一作杨炎诗,《唐诗纪事》三二同。
第三句「何处在」《舆地纪胜》作「在何处」。
〖周建国云此当为李德裕作,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容州》已收为李作,比《唐诗纪事》可靠。
〗)。
咏吐绶鸡(句)
葳蕤散绶轻风里,若衔(御)若垂何可拟。
(《诗话总龟后集》二七《咏物门》引《蔡宽夫诗话》。
○今按:《全唐诗》四七五引《事文类聚》,上句缺「散绶」二字,又无序,故重录之。
)(〖1〗《蔡宽夫诗话》今佚,《总龟》所引,系据《苕溪渔隐业话前集》卷二十转录。
二书所引,皆未以此段文字为序。
按其文意,仅「出剡溪」三字为李德裕所云,余皆蔡宽夫之语。
此处误读。
《说郛》卷二十二引《山家清供》录二句,后句作「若衍若垂何可据」。
周建国告《刘宾客文集》卷三七《吐绶鸟词》序提及此首,题应作《吐绶鸟词》。
)。
南窜途中感愤(句)
(李卫公历三朝大权,出门下者多矣。
及南窜,怨嫌并集,途中感愤,有句云:)十五余年车马客,无人相送到崖州。
(《唐语林》七《补遗》)。
(《唐语林》七《补遗》云:「李卫公颇升寒素。
旧府解有等第,卫公既贬,崔少保龟从在省,子殷梦为府解元。
广今诸生为诗云云。
卢渥司徒以府元为第五人,自此废等第。
」又《唐摭言》七云:「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纪事》为素〗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又《云溪友议》云:「后之文场困辱者,若周人之思乡焉。
皆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
」《唐新的纪事》及《全唐诗》无名氏诗句同,亦均只存后二句。
)省司府局正绸缪,殷梦元知作解头。
三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唐语林》七《补遗》)。
金庭洞
寂寂金庭洞,清香发桂枝。
鱼吞左慈钓,鹅踏右军池。
(《永乐大典》一三○七四「洞」字韵(此诗未全,全篇见《全唐诗续拾》卷二六。
)。
白云亭(《全唐诗》八六○作许宣平《见李白诗又吟》,出入较多,故重录。)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不如依旧再移居。
(《严陵集》二)(原列入无世次作者。
按《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录沈汾《续仙传》云:「罗万象,不知何所人。
有文学,明天文,洞深于)(《易》,节操奇特。
惟布衣游天下,居王屋山。
久之,游罗浮山,遂结庵以居。
」《舆地纪胜》卷八引晏殊《类要》云:「唐罗万象者分水县人也。
隐于紫逻山。
节度使李德裕使人召之,闻之,更移入深山,依白云而居,终身不出。
」今移此。
曹汛谓《五灯会元》卷三收大梅法常偈,与此多同。
)。
泰伯井
至德今何在,平墟井有泉。
梁鸿重浚后,又历几千年。
(《梅里志》三《诗》)。
莺莺歌(逸句〖1〗)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征引公垂《莺莺歌》凡四处。
卷一有「伯劳飞迟燕飞疾」八句,已见《全唐诗》。
)。
莺莺歌(逸句〖1〗) 一
河桥上将亡官军,虎骑长「戟」(战)交垒门。
凤凰诏书犹未到,满城戈甲如「云」(雪)屯。
家家玉帛弃泥土,少女娇妻愁被虏。
出门走马皆健儿,红粉潜藏欲何处?
鸣鸣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钿。
铅华不顾欲藏艳,玉颜转莹如神仙(《董解元西厢记》卷二〖2〗)。
莺莺歌(逸句〖1〗) 二
此时潘郎未相识,偶住莲馆对南北。
潜叹悽惶阿母心,为求白马将军力。
明明飞诏五云下,将选金门兵悉罢。
阿母深居鸡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
千言万语对生意,小女初笄为姊妹。
(同上〖卷三〗)。
莺莺歌(逸句〖1〗) 三
丹诚寸之难自比,写在红笺方寸纸。
寄与春风伴落花,彷佛随风绿杨里。
窗中暗读人不知,剪破红绡裁作诗。
还怕香风易飘荡,自令青鸟口衔之。
诗中报郎含隐语,郎知暗到花深处。
三五月明当户时,与郎相见花间路。
(同上〖卷四〗)。
莺莺歌(逸句〖1〗) 四
恍然梦作瑶台客。
(《施注苏诗》十五《见月诗》注引)(〖1〗《董解元西厢记》卷一、卷二、卷三所引,皆作《莺莺本传歌》,卷四作《本传歌》。
〖2〗两处校改,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凌景埏校注本。
)。
石佛谷
空(〖1〗《全唐诗》三六九作皇甫湜诗,第十五句「鸟迹」《图书集成》作「鸟趾」,十七句「间」作「阔」。
〖2〗《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三六四《泽州部》〖《金石录》卷十着录:「唐皇甫曙《题石佛谷诗》,李道夷正书,开成元年十一月。
」《宝刻业编》卷二十亦着录。
皇甫曙于大和九年至开成二年间任泽州刺史,详郁贤皓《唐刺史考》卷八。
诗即曙刺泽州时作。
《全唐诗》误归皇甫湜,应移正。
〗)。
九华山谢雨诗
青嶂庙前才滴酒,白龙湫上气如蒸。
一声霹雳惊风雨,万顷秋田水溢堘。
(《嘉靖池州府志》五)。
过桐庐场郑判官
荣阳郑君游说余,偶因榷茗来桐庐。
幽奇山水引高步,暐煜风光随使车。
算緍百万日不虚,吏人业里唯簿书。
眼前横制断犀剑,心中暗转灵蛇珠。
有时退公兼退食,一尊长在朱轩侧。
胡商大鼻左右趍,赵妾细眉前后直。
醉来引客上红楼,面前一道桐溪流。
登临山色在掌内,指点霞光随杖头。
东郭野人慵栉沐,使将破履升华屋。
数杯酩酊不得归,楼中便盖江云宿。
却被江郎湿我衣,赖君借我貂襜归。
西山即事奉寄故园徐处士
仆作江西少施氏,君为城北老徐翁。
诗篇忆昔欢相接,颜貎如今恨不同。
世界尽忧蔬上露,时人皆怕烛前风。
唯余独慕神仙道,芥子虽穷寿不穷。
夏日过从叔幽居
且将一叶系垂阳,角对清溪夏日长。
林下喜逢青竹卷,局边输却紫罗囊。
碧蹄骏马衔刍细,红粉佳人挈榼香。
伯仲历官年尽少,那知不笑汉冯唐。
赠族叔处士
我家名士已无求,若见翔鸿便举头。
紫有岩边吟绣段,青苔纸上落银钩。
高人酒席称无醉,细字经书读未休。
定是仙山足灵药,年过八十转风流。

桐庐厅覩论事叟
扰扰厅前走羸瘵,中有老人扶杖拜。
天公霹雳耳不闻,犹为子孙争地界。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