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正封
- 唐诗
(唐文皇好诗,大和中赏牡丹,上谓程修己曰:「今京邑人传牡丹诗,谁为首出?
」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天番云云。
」时杨妃侍,上曰:「妆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唐诗纪事》四十)(见《松窗杂录》。
)。
-
李正封
- 唐诗
岘山移柱石,流水辍恩波。
(《舆地纪胜》八二《襄阳府》)。
-
许稷
- 唐诗
道是烧丹地,依然云水居。
山空人去后,梦醒客去初。
溪雨飞沙霁,岩门隐雾虚。
高歌对明月,松影落扶疎。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三○二《九鲤湖部》。
-
韩愈
- 唐诗
何人凿开混沌壳,二气由来有清浊。
孕其清者为圣贤,钟其浊者成愚朴。
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蓬麻。
荣华一旦世俗眼,忠孝万古贤人芽。
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
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四五人。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闲愁。
今春偶客耒阳路,悽惨去寻江上墓。
召朋特地踏烟雾,路入溪村数百步。
招手借问骑牛儿,牧儿指我祠堂路。
入门古屋三四间,草茅缘砌生无数。
寒竹珊珊摇晚风,野蔓层层缠庭户。
升堂再拜心恻然,心欲虔启不成语。
一堆空土烟芜里,虚使诗人叹悲起。
怨声千古寄西风,寒骨一夜沉秋水。
归时处处多白酒,生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子美归日称才贤,聂侯见待诚非喜。
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汩罗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
过客留诗千百人,佳词绣句虚相美。
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明时好古疾恶人,应以我意知终始。
(蔡梦弼《集注草堂杜工部诗外集酬唱附录》引)(〖1〗蔡梦弼跋云:「此退之《题杜工部坟》,惟见于刘斧《摭遗小说》,韩昌黎正集无之,似非退之所作。
然大历、元和,时之相去犹未为远,不归与本集抵牾若是。
乃后之好事俗休儒讬而为之,以厚诬退之,决非退之所作也睄矣。
梦弼今谩录于此,以备后人观览也。
」)。
-
伏牛上人
- 唐诗
(斯五五五八卷录此诗,题作「龙兴寺香严和尚《嗟世三伤吟》」。
香严和尚法名智闲,青州人,住持邓州香严山,梁干化中卒。
《宜堂集》卷十九、《宋高僧传》卷十三有传。
该卷存前二首,其一为「伤嗟啜刀鸟」,其三为「伤嗟垒巢燕」,异文较多,校如次。
校文中均以「一作某」代指该卷。
)。
-
伏牛上人
- 唐诗
伤嗟垒巢燕,虽巧无深见。
修营一箇窠,往复几千转。
双飞碧水头,对主动权虹梁畔。
身缘觅食疲,口为衔泥烂。
驱驰九夏初,方产巢中卵。
(「产巢」,一作「有窠」。
)停腾怕饥渴,抚养知寒暖。
怜惜过于人,衔虫餧皆徧。
(「餧」,一作「餵」)父为理毛衣,母来将食饘(一作「眩」)。
一旦翅翼成,(「一旦」句,一作「一旦翅开便」。
)分飞不相管。
世有少智人,恳力忧家眷。
男女未成长,颜色已(一作「亦」)衰变。
(「颜色」,一作「容颜」。
)燕子燕子听吾语,随时且过休辛苦。
纵使窠中千箇儿,秋风才动终须去。
(「秋风」句,一作「秋穴才起皆飞去」。
)世人世人不要贪,(「贪」,一作「忙」。
)此言是药思量取。
(「思量取」,一作「容思量」。
)饶你平生男女多,谁能伴归泉路。
(「饶你」二句,一作「饶渠平生男女多,三涂恶业自须当」。
)。
-
伏牛上人
- 唐诗
伤嗟鵽刀鸟,夜夜啼天晓。
坠翼柳攀枝,(「柳」,一作「脚」。
)身随露叶低,影逐风枝袅。
一种情相生,尔独何枯槁。
(「一种」二句,一作「一种情想生,尔何独枯栲」。
)驱驱饮啄稀,役役飞腾少。
不是官所差,都缘业所造。
(「都缘」句,一作「有缘业力造」。
)亦似世间人,贪生不觉老。
吃着能几多,强自萦烦恼。
咄络无眼人,(「无眼人」,一作「无眠人」。
)织络何时了。
只为一六迷,遂成十二到。
(「到」,一作「倒」。
){歠欠=鸟}刀{歠欠=鸟}刀林里叫,(「叫」,一作「啼」。
)山僧山僧床上笑。
有人会意解推寻,不假三祇便成道。
(「有人」二句,一作「有人会意解推寻,不历僧祗便成道」。
)。
-
伏牛上人
- 唐诗
伤嗟造蜜蜂,忙忙采花蘂。
接翼入芳业,分头傍烟水。
抱蘂唼香滋,寻花恋春饵。
驱驰如有萦,盘旋若遭魅。
蹭蹬遇丝罗,飘零餵蝼蚁。
才能翅翼成,方始窠巢备。
恶人把火烧,哀鸣树中死。
蜜是他人将,美是他人美。
虚忙百草头,于身有何利。
世有少智人,与此恰相似。
只缘贪爱牵,几度虚沈坠。
夏日岁处浮生,十年作童稚。
一半悲与愁,一半病与悴。
除折算将来,能得几多子。
更将有漏身,自翳无生理。
永不见如来,都缘开眼睡。
蜜蜂蜜蜂休役役,空哉终是他人吃。
世人世人不要贪,留富他人有何益。
-
一钵和尚
- 唐诗
阿剌剌,闹聒聒,总是悠悠造末挞。
(「阿」,《大正藏》本《景德传灯录》〖以下简称「一作」〗卷三十作「遏」。
「末挞」,一作「抹㒓」)如饥吃监加得渴,枉却一生头戛戛。
(「戛戛」,一作「枿枿」。
)究竟不能知本末,(「本末」,一作「始末」。
)抛却死尸何处脱。
闲事到头须结撮,火落身上当头拨。
(「头」,一作「须」。
)莫待临时叫菩萨,大丈夫儿须豁豁。
(「大丈夫儿」,一作「丈夫语话」。
)莫学痴人受摩捋,也系里,也摆拨,(「也系里」二句,一作「趁时结里学摆拨」。
)也学柔和也粗粝,亦解剃头亦披褐,(「亦解」句,一作「也剃头,也披褐」。
)也学凡夫作生活。
直言向君君未达,(「直言」,一作「直语」。
)更作长歌歌一钵。
多中少,少中多,(「多中少」二句,一作「一钵歌,多中一,一中多」。
)莫笑野人一钵歌,缘持此钵度婆娑。
(「一钵歌」,一作「歌一钵」。
「缘持此钵」,一作「曾将一钵」。
)青天寥寥月初上,此时境空含万象。
(「境空」,一作「影空」。
)几处浮生自是非,一源清洁无来往。
(「清洁」,一作「清净」。
)莫谩将心学水泡,百毛流火无事交。
(「莫谩」二句,一作「更莫将心造水泡,百毛流血是谁教」。
)不如静坐真如地,头上从他鹊作巢。
(「头」,一作「顶」。
)万代金轮圣王子,只这真如灵觉是。
菩提树下度众生,度尽生不生死。
真丈夫,(「真丈夫」,一作「不生不死真丈夫」。
)无形无相大毘卢。
尘劳灭尽真如在,一颗圆明无价珠。
眼不见,耳不闻,无见无闻无不闻。
(「无见」句,一作「不见不闻真见闻」。
)从来一钵无言说,(「一钵」,一作「一句」。
)今日千言强为分。
强为分,须谛听,人人总有真如性。
(「总」,一作「尽」。
)恰似黄金在矿中,炼去金砂金体净。
(「金砂」,一作「炼来」。
)真是妄,妄是真,为求真妄更无人。
(「为求」,一作「若除」。
)将心不用生烦恼,(「将心不用」,一作「真心莫谩」。
)衣食随时养色身。
好也着,恶也着,一切不贪无染着。
(「恶」,一作「弱」。
「不贪」,一作「无心」。
)亦无恶,亦无好,一际坦然平等道。
(「一」,一作「二」。
)粗亦飡,莫学凡夫相上看。
(「看」,一作「观」。
)亦无粗,亦无细,(「亦」,一作「也」。
)上方香积无根蒂。
坐亦行,行亦坐,坐死树是菩提果。
(坐」,一作「生」。
一本此下多「亦无坐,亦无行,无生何用觅无生。
生亦得,死亦得,处处当来见弥勒」六句。
)亦无生,亦无死,三世如来总如此。
离即着,着即离,实相门中无实义。
(「即」,一作「则」。
「实相」,一作「幻化」。
)不可离,不可着,何处更求治病药。
(「不」,一作「无」。
「治」,一作「无」。
)语时默,默时语,语默寻踪无定所。
(「寻踪」,一作「纵横」。
「定」,一作「处」。
)亦无语,亦无默,莫唤东西作南北。
嗔时喜,喜时嗔,(「时」,一作「即」。
)我自降魔转法轮。
亦无嗔,亦无喜,水不离波波是水。
(「是」,一作「即」。
)悭时舍,舍时悭,不离内外与中间。
(「与」,一作「及」。
)亦无悭,亦无舍,寂寂寥寥无可把。
苦时乐,乐时苦,只箇修行断门户。
(「箇」,一作「遮」。
)亦无苦,亦无乐,本来自性无缠缚。
(「本来自在无绳索」。
)垢即净,净即垢,两边恶境无关于后。
(「恶境」,一作「毕竟」。
)亦无垢,亦无净,大千同一真如性。
药是病,病是药,到头两事浑捻(一作「忘」)却。
(「浑」,一作「须」。
)亦无药,亦无病。
正是真如灵觉性。
魔是佛。
佛是魔,如影随形水上波。
(「是」,一作「作」。
「如影随形」,一作「镜里寻形」。
)亦无魔,亦无佛,三界比来无一物。
(「三界比来」,一作「三世本来」。
)凡即圣,圣即凡,色里胶清水里咸。
亦无凡,亦无圣,万行扫除无一行。
(「扫除」,一作「总持」。
)真中假,假中真,自是凡起恶尘。
(「恶」,一作「妄」。
)亦无真,亦无假,若不呼时谁应者。
(「若不」句,一作「若不唤时何应诺」。
)本无姓,本无名,(「本无姓」,一作「本来无姓」。
)只么腾腾信脚行。
有时市鄽(一作「井」)幷屠肆,一叶莲花火上生。
(「一叶莲花」,一作「一朶红莲」。
)也曾策杖游京洛,身似浮云无住着。
(「住」,一作「定」。
)究竟从来是寄居,他方处处无缠缚。
(「究竟」二句,一作「幻化由来似寄居,他家触处更清虚」。
)若觅戒,三毒药病何时瘥;(「药病何」,一作「疮痍几」。
)若觅禅,我自纵横大可怜。
不是狂,不是颠,在世间中出世间。
(「我自」四句,一作「我自纵横汩碖眠。
大可怜,不是颠,世间出世天中天」。
)时人不会此中意,打着南边与北边。
(「与」,一作「动」。
)若觅法,鸡足山头问迦叶。
见说传衣在彼中,无心不用求某甲。
(「见说」二句,一作「大士持衣在此中,本来不用求专甲。
若觅经,法性真源无可听。
若觅律,穷子不须教走出」,凡六匔。
)若觅修,八万浮图何处求。
只知黄叶上啼哭,(「上」,一作「止」。
)不觉黑云遮日头。
莫怪狂言无次第,筛罗渐入粗中细。
只这粗中细。
只这粗中细也无,即是圆明真实谛。
亦无真,但有名闻即是尘。
(「亦无真」,一作「真实谛,本非真」。
「有」,一作「是」。
)若向尘中解真实,便是当来出世人。
(「当来」,一作「堂堂」。
)无造作,独行独坐空索索。
(「无造作」,一作「出世人,莫造作」。
「坐」,一作「步」。
)无湼槃,(「无湼槃」,一作「无生无死无湼槃」。
)本来生死不相干。
直须省,(「直须省」,一作「无是非,无动静」。
)莫谩将身入空井。
无去也无来,明镜挂高台。
(「无去」二句,一作「无善恶,无去来,亦无明镜挂高台」。
)侬家见解只如此,不用将心算劫灰。
(「侬家」,一作「山僧」。
「不用」句,一作「不信从他造劫灰」。
)(以上《鑑诫录》十《高僧谕》)。
-
蒋防
- 唐诗
一湾溪水出岩泉,前洞沉沉后洞连。
可惜秦人不曾到,空留名蹟在桃川。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二六二《常德府部》)。
-
刘禹锡
- 唐诗
时出西郊霁色开,寻真欲去重徘徊。
风泉净洗高人耳,松柏化为君子材。
翠巘绝高尖插汉,碧潭无底搅轰雷。
上盘下际非凡境,箇里何曾俗客来。
(《正德南康府志》十《诗类》)。
-
刘禹锡
- 唐诗
吴王冠剑作尘埃,葬地翻为七宝台。
石砌百□光似镜,井轮千转响成雷。
昔年棣萼联枝发,今日莲宫并蒂开。
更有女郎坟在此,时时云雨试僧来。
(康熙顾《虎丘志》三《寺字》)。
-
张复元
- 唐诗
空(《全唐诗》三一九作崔枢诗。
第二句「赈黎元」《文苑英华》作「轸玄元」,第三句「生涯作」作「生成在」,第七句「泰」作「太」,第八句「沾」作「澹」。
)。
-
杨茂卿
- 唐诗
(《云溪友议》卷中《中山诲》云:「杨危〖应作茂〗卿配校书《过华山》诗曰〖见下〗。
此句实为佳对。
又《唐语林》二《文学》,刘禹锡茂卿云。
〖见下〗此诗题云《过华山下作》。
而用莲蓬之菡萏。
极的当而暗静矣。
」)河势昆崙远,山形菡萏秋。
(《唐诗纪事》三九)。
-
孟郊
- 唐诗
岩洞分明是普陀,和风甘雨向来多。
空山寂寞香灯少,莲坐春云长薜萝。
(《古今图书集·职方典》七八五《安庆府部》)。
-
张籍
- 唐诗
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怕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康熙顾湄《虎丘志》三《寺字》)。
-
李贺
- 唐诗
白门前,大楼喜,悬虹云,挞龙尾。
剑破匣,舞蛟龙,蚩尤死,鼓龙蓬。
天堕地,无惊飞,海千里。
(《四部业刊》影印所以刊本《李贺歌诗编》)(此诗为《全唐诗》卷三九三李贺《上之回》一诗之别本,前八句仅数字不同,末四句,《上之回》为七言二句。
)。
-
刘乂
- 唐诗
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
满廊僧不厌,一片俗嫌多。
(《诗话总亀后集》三八《诙谐门》(此诗出《苕溪渔歌隐业话前集》卷五五《宋朝杂记下》,作者作刘义。
《诗人玉屑》卷三引《冷斎夜话》、《诗林广记》卷二引《古今诗话》均以为郑谷诗,未详孰是。
「刘乂」,辑者意当指刘叉、乂、义相淆者较多,但此诗是否刘叉作,恐尚难确定。
)。
-
贾岛
- 唐诗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山(一作「州」)城半山,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一二五《武昌府部》(民国《湖北通志》卷一○一《金石》九录《鄂州杂诗碑》,分五层,录谢朓及唐人诗三十九首,其中即贾岛此诗及本书后录之卢郢诗。
碑署「熙宁二年六月□日额立」,不着书人姓名,清代尚存于黄鹤楼后斗姥阁西壁。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