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嗣杲
-
董嗣杲
- 宋诗
小朵峰前玉镜寒,几回倚杖听潺湲。
箕公饮涧非凡水,慧理呼猿是此山。
亭角静依金刹古,树身凉卧石阑閒。
无因可洗人间热,时御清风照影还。
-
董嗣杲
- 宋诗
小隐灵山莫计年,此猿清啸洞门前。
当时不有胡僧唤,今日应无野迹传。
寒挂枯条申右臂,晚藏碧树忆西天。
云岩烟谷多遗种,月下三声醒客眠。
-
董嗣杲
- 宋诗
葛翁行满赤乌年,丹灶离披已绝烟。
龙在此泓谁得见,路通别邑自相传。
树头雷两遗神火,岩腹莓苔带海涎。
有耳不须闻浪涌,只消采乳亦通仙。
-
董嗣杲
- 宋诗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
董嗣杲
- 宋诗
日月岩头古翠埋,锦云深隔洞门开。
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
气袅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悮蜂来。
空亭谁领幽芬坐,云鹤同行损绿苔。
-
董嗣杲
- 宋诗
过门跬步入香林,七叶遗阴地尚灵。
曾借东山康乐手,共翻北本湼槃经。
阑腰叶拥空台赤,石罅泉通逺笕青。
云掩莲花峰下座,若人演义若人听。
-
董嗣杲
- 宋诗
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
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
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
-
董嗣杲
- 宋诗
稚川曾此倒灵瓢,阑上银床压甃腰。
丹气腾空知几转,神光射屋起中宵。
有茶可品春煎细,何疾能治晓汲遥。
万古仙踪应不泯,辘轳声落病僧寮。
-
董嗣杲
- 宋诗
溪流穏信竹龙驱,声激清虚入耳孤。
此窍可消诸念妄,一丸长跃半空珠。
挂瓢舀水应知味,就壁龛碑不用砆。
谁谓佛灵占有验,殆于儿戏果何殊。
-
董嗣杲
- 宋诗
竹色松阴翠浪浮,春风吹落涧声幽。
古亭当路空凉影,溪水循盘散漫流。
蠒纸叙诗年几换,羽觞传酒禊重修。
晴岚四掩鸣琴杳,如在稽山道上游。
-
董嗣杲
- 宋诗
木异难侪众木淹,刻成慈相孔仁谦。
真珠璎珞鸳鸯殿,白玉屏风翡翠帘。
晴雨祷祈随感召,香灯炽盛极庄严。
镇山宝聚田庐广,灵贶弥彰一百籖。
-
董嗣杲
- 宋诗
横陈翠葆列烟屏,聨步苍林想典刑。
二老相分龙井岭,一时如过虎溪亭。
风吹贴石丛篁碧,雨剥题名晕藓青。
更有涧流朝暮落,此声不厌客来听。
-
董嗣杲
- 宋诗
腥攅石缝瀑花多,还有龙神蛰此窠。
通海浅深山不语,随潮长落水无波。
谩传方士遗丹在,不奈潜鳞吐雾何。
时雨愆期无验处,几番雷火爇松柯。
-
董嗣杲
- 宋诗
澜翻八十一年空,争讶前身是井龙。
心静已成无上智,学知今复有谁宗。
云生遗塔封慈相,雨溅冲泉杂定钟。
几字碑阴坡老笔,声声想得旧游从。
-
董嗣杲
- 宋诗
墙拥双扉锁锦窝,溪声不敌树声多。
谁家种麦曾名岭,今日寻梅且陟坡。
万厦栋梁巢燕雀,四山风日养松萝。
园丁自饱栽花利,月给杨家得几何。
-
董嗣杲
- 宋诗
眉目如生骨骼寒,后来曾纪短碑顽。
双垂长耳过肩角,千古遗躯落世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守龛无语向僧閒。
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闗。
-
董嗣杲
- 宋诗
云掩风林万窍号,慧因桥畔息方袍。
秦郎閒濯溪头足,许老清挥石上毫。
玉出何年迷草莽,教传异域想波涛。
山门翠拥山岚润,一道光芒月正髙。
-
董嗣杲
- 宋诗
谁舍尘身石骨巅,浮屠突兀拂霄躔。
方隅端拱明离位,梯级髙营石晋年。
土穴有龙嘘重雾,草庵无衲坐空禅。
虚危直视烟霞路,镗鞳风铃到处传。
-
董嗣杲
- 宋诗
万色无如迭翠何,何僧镌像屹嵳峩。
山屏晴掩牌门杳,风钥阴封梵屋多。
象落鼻形悬洞右,佛垂手迹寄岩阿。
灯辉金碧琉璃椀,暗掩僧房络薜萝。
-
董嗣杲
- 宋诗
南峯云堕屋梁危,异蹟曾遗广顺时。
行脚影留岩石涧,头陀老守草庵欹。
几年香火传朝晚,万谷烟霞拥路岐。
半掩风扉钟又响,风霜皴尽砌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