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与之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历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理宗即位,提举宫观。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辞。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举洞霄宫。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有集传世,系后人所编,存诗一卷。事见本集诗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陈子经《续通鑑纲目》、陈琏《崔清献公祠堂记》(《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一○),《宋史》卷四○六有传。 崔与之诗,以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据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为底本,校以《岭南遗书·崔清献公集》(简称岭南本)、《两宋名贤小集·菊坡集》(简称菊坡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崔与之
- 宋诗
卿月高华照楚墟,澄清雅意见登车。
星分屯垒云中戍,风引艅艎塞下储。
十二聚民行惠政,三千议狱谨刑书。
最声烜赫流聪纩,圣诏今朝下玉除。
-
崔与之
- 宋诗
越山辉映绣衣鲜,屈指重来是几年。
濡辔按行方易地,追锋趣召已朝天。
步趋接武星辰上,献纳依光日月边。
到得中流须砥柱,功名事业要双全。
-
崔与之
- 宋诗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
崔与之
- 宋诗
青牛老仙紫云旄,函关西度天风高。
手携柱下五千卷,来擅一世文章豪。
玻璃江头梅欲蕾,蟆颐山麓寒方鏖。
飚车羽轮下霄汉,从以万鹤如云涛。
参天挺特有乔木,大地负荷须巨鳌。
百斛篆鼎笔端斡,五色瑞茧胸底缫。
笑谈更化定大计,干机坤轴回钧陶。
苍生脱险诞登岸,沙觜闲此杭川艘。
雁湖风物午桥似,满引凿落歌离骚。
酒酣耳热自击缶,世閒万事轻鸿毛。
涂炭未苏兵未洗,云雷可使屯其膏。
玉堂昨夜进麻草,延英趣对猩红袍。
太平事业有所属,北卷燕蓟西临洮。
扶持世极寿国脉,突兀一柱擎天牢。
五羊僊客起为寿,安期大枣东方桃。
-
崔与之
- 宋诗
大厦开朱明,物态丰且硕。
熏絃发新奏,生意转无极。
间气清而和,融结赋有德。
碧梧挺幽榦,旷度漫九泽。
富哉学古胸,仁义供服食。
浑朴希世珍,外温而内直。
骅骝开道路,声光日斯赫。
九关通籍初,南来坠双舄。
片心清彻底,杯水饯泥轼。
京兆入幕宾,去天不盈尺。
佳最入聪纩,行行陟文石。
邕为五管雄,地控西南域。
专阃难其人,弄印无以易。
袖却经纶手,天边树牙戟。
猩獠丛篁中,深栖而屏息。
夜月照铜柱,警囊声寂寂。
边人解带卧,危地成乐国。
屏风御墨鲜,早晚来召驿。
媿我朴樕才,潦雾甘远役。
题坐遇知己,孤根费培植。
崧高生申甫,好语諠井陌。
碧油塞云端,阻莫陪贺客。
歌咏淇奥诗,清修如圭璧。
他年玉班头,苍髯而赤黻。
-
崔与之
- 宋诗
荧荧碧眼照人寒,一别重逢岁又残。
老去但求閒处乐,君来尚作向时看。
谁将伏豸夸颅骨,我有盟鸥讬肺肝。
坎止流行随所遇,何须觅梦到邯郸。
-
崔与之
- 宋诗
瘦插秋山耸两肩,荒寥不直半文钱。
孤山放鹤林和靖,风雪骑馿孟浩然。
万事转头浑是梦,一身安分总由天。
烦君束起前途事,我欲沧江买钓船。
-
崔与之
- 宋诗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修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诗。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
-
崔与之
- 宋诗
碧幢红旆白貂裘,去踏西风万里秋。
要得处方医坏证,便须投矢负全筹。
百年机会真难遇,一线光阴更易流。
早办出师诸葛表,祁山斜谷鬰绸缪。
-
崔与之
- 宋诗
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彊。
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
参井光芒摇戟纛,关河事业耀旗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归来早趣装。
-
崔与之
- 宋诗
天上人间一树花,五年于此驻高牙。
不随红药矜春色,为爱霜筠耐岁华。
四塞风沈天籁寂,半庭月冷市尘赊。
临行更致平安祝,一炷清香十万家。
-
崔与之
- 宋诗
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移舟夜壑人閒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要把封疆安社稷,谁教轩冕换山林。
殷勤招隠知深意,五老朝来露玉簪。
-
崔与之
- 宋诗
奎壁光芒久聚东,奏篇入献大明宫。
胸中抱负经纶业,笔下铺张造化功。
四海高名如日揭,一襟和气与春融。
谁知正大传家学,惟有擎拳体国忠。
华践峻登羣玉表,清修屹立急流中。
校讐正对青藜月,关陕俄分画戟风。
自喜合簪方衮衮,不堪分袂大怱怱。
送君怅望云帆别,顾我凋残雪鬓蓬。
戢羽孤栖怜鹤病,脱身高举羡冥鸿。
星躔已应魁三象,天路须知尺五通。
箬水腊前新蚁绿,橘洲霜后巨螯红。
清谈岸帻聊游戏,献纳归班万口同。
-
崔与之
- 宋诗
玉立蓬山巅,声望高一世。
清秋玉壶露,耿耿无纤翳。
中流屹砥柱,愈激而愈厉。
平生学古胸,非为资身计。
中边事方殷,命脉实关系。
忧世危明主,谁流洛阳涕。
直谏逆批鳞,言言皆献替。
胡为厌承明,退飞勇且锐。
有山鬰而孤,雄踞虎头势。
兆民困科扰,椎剥已无艺。
猩獠丛篁中,跳梁无虚岁。
弄印无以易,要起百年弊。
西风吹马耳,新凉雨初霁。
尺札闻先声,远氓已怀惠。
旌旗簇小队,画戟森兵卫。
一方覆盂安,中原谁共济。
顾我亦漫仕,空山老松桂。
倦悔作归梦,乞身尚濡滞。
着鞭公已先,脂秣以相继。
-
崔与之
- 宋诗
天生一代奇,人瑞国之宝。
少游翰墨场,声誉日杲杲。
蟠胸三万卷,致君应有道。
怀璧掩其光,几书州县考。
翩翩凤新雏,飞上羣玉岛。
郎星粲光躔,同舍未为老。
自诡乘一障,决计何太早。
分以星子符,庐阜足幽讨。
荣途竞奔逐,砥柱迴澜倒。
自顾孤危踪,归意尤浩浩。
白头频送客,何以慰离抱。
江头潮正平,西风一帆好。
-
崔与之
- 宋诗
天地清淑气,人才随所得。
君独禀其全,济之以学力。
苍皮四十围,直干二百尺。
填胸书万卷,绚采云五色。
清和閒韶濩,劲直沮金石。
间气之所钟,表表才称德。
韫藏不自衒,况复耐官职。
颓波正流靡,不濡而不激。
平生忧国心,一语三叹息。
着庭史笔健,寒芒照东壁。
画省方翱翔,忽厌青绫直。
揭阳落天南,自诡何太啬。
东风吹马耳,刍秣甘远役。
时事棼如丝,宵衣尚顾北。
袖藏医国方,何以寿其脉。
行行无疾驱,有诏且前席。
-
崔与之
- 宋诗
堂堂间世英,大名赫而烜。
全才得之天,学力培其本。
孤高壁万仞,清郁兰九畹。
胸中富甲兵,驰骤菁华苑。
文武康济才,孤忠尤蹇蹇。
入可运筹幄,出可临边阃。
自许何太廉,一麾江湖远。
我来陪隽游,方恨合并晚。
盍簪遽分袂,此情殊缱绻。
高牙奉亲行,天凉䌽舆稳。
庐山横几案,道院庶嘉遯。
金弧夜腾光,三边兵未偃。
岂不念王室,罄此忠赤悃。
当馈屡兴叹,追锋必于反。
江梅小春时,斑衣照归衮。
-
崔与之
- 宋诗
精神烱烱一癯仙,弭笔蓬莱最上颠。
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
星辰直上亨衢稳,风月平分去意坚。
愧我衰颜归未得,两旬三作送行篇。
-
崔与之
- 宋诗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
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鑑旁开水半篙。
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翦水戏儿曹。
梅花纸帐扁舟梦,但觉归心长羽毛。
-
崔与之
- 宋诗
柏竹老岁寒,梅矾澹春风。
邂逅万里桥,相对双鬓蓬。
论心岂无酒,举盏不忍空。
恐渠道旁嗤,咄咄醉颊红。
送以静观颐,答以晦养蒙。
障尘马上去,意气如飞鸿。
荆州旧分虎,武陵世凭熊。
所至相劳苦,父老携儿童。
地偏舞袖长,鸡脊牛鼎丰。
甘棠子孙枝,蒙密成芳丛。
闻之白玉堂,起草谁其工。
要为官择人,颇牧还禁中。
胸藏经济方,医国收全功。
世事俱尘土,惟有汗竹公。
雨足芎茁苗,风暖蒲长茸。
离索抱孤影,目断三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