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镃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荫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为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为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
杂兴 其一
圣学律万世,玉振仍金声。
大贤务矫俗,始以和自名。
智者稽所终,流弊固难行。
求圆能舍规,鲁男乌可轻。
杂兴 其二
城河固金汤,谷帛堆丘山。
雷风走号令,足以威百蛮。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
丛祠夜篝火,赤蛇先据关。
谁知小国鲁,抗衡齐晋间。
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
舞干服三苗,可仰其可攀。
杂兴 其三
原子何所得,所得在养心。
澹然处穷阎,蓬蒿绝车音。
结驷者谁子,排门愿同襟。
乃知能辩者,于道未为深。
杂兴 其四
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
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
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
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
杂兴 其五
管仲相齐国,童子犹羞称。
确守害霸说,三王亦可成。
寸短有所长,贪贤况诚切。
莫问九合功,咏此宜击节。
杂兴 其六
文仲蔽展禽,难逃窃位名。
张汤法家流,推贤被嘉声。
公道日月如,无私天下行。
治古本根此,所以休甲兵。
嗟嗟祁大夫,举善何其宏。
曰雠吾甚恶,曰子非私情。
一旦俱荐引,晋伯由此成。
后世益多嫌,山林老公卿。
杂兴 其七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绝絃勿复悲。
深沉扬执戟,玄文准伏羲。
千年未愿赏,岂欲求当时。
杂兴 其八
泱泱古齐邦,中有秉节臣。
其国不能举,燕师知宠珍。
生不食君禄,势或去诸邻。
莫往径绝脰,用愧轩冕人。
当年处高位,十万当逡巡。
所以休明时,朝廷足嘉宾。
杂兴 其九
善人所至处,凤仪气芝兰。
同德自相求,肯因休显看。
后来世道交,祗趋势与官。
廉颇共翟公,雅抱常自宽。
杂兴 其一○
小器酌升斗,渠宁同釜钟。
心公德始宏,一介称能容。
将军见何卑,偏忌相如功。
卓哉全璧贤,怀才肯争锋。
悔过犹可称,服善交情终。
杂兴 其一一
吴起弃骨肉,用释鲁君疑。
萧何买田宅,更要汉祖知。
结绳可息争,书契计已痴。
反覆者人心,周防良足悲。
曾参杀人谤,三至母信移。
君臣不易逢,终始贵难离。
杂兴 其一二
金珠不解忧,曲糵堪适情。
隘哉沉湘人,独以醒自名。
生居禁酒国,焉得壶觞倾。
闭门求一醉,无乃干天刑。
若伊旷怀襟,道在宁营营。
详观中圣言,当与智者评。
杂兴 其一三
堂陛分古始,高卑定常仪。
拳拳三顾频,未敢臣其师。
至宝价婆娑,尘面谁复窥。
有人果善酬,何苦不售为。
木牛流马机,小智那足奇。
甄别兰与艾,忠诚真弗欺。
功大天实吝,滞迹乌能知。
臣主施报恩,足为万世规。
杂兴 其一四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杂兴 其一五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于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羣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杂兴 其一六
真才当自重,跃冶非良金。
世儒识拔鲜,志士违本心。
慷慨自铺陈,庶几有知音。
但恐北风扇,虚言难保任。
快哉东方生,可喜未可钦。
杂兴 其一七
圣道由书传,秉畀火于秦。
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
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
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
杂兴 其一八
子云闭门学,非愿雕虫称。
于道实有省,爵位岂所营。
洙泗嗟已远,惜不偕羣英。
太玄法言书,莫诮徒拟经。
杂兴 其一九
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
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
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
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
东阁礼诸贤,脱粟自为食。
欲以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杂兴 其二○
言貌难取人,宣尼窃丁宁。
如何汝南许,辄擅月旦评。
观其察曹瞒,一言尽生平。
勿谓鉴裁乏,一门称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