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三
白头幕府尚崎岖,南亩归休盍早图。
滍上山川要佳句,安排风月待相如。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四
舍南舍北尽云山,此处躬耕有底难。
社饮鸡豚好邻里,一杯相属百忧宽。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五
马蹄逐逐走埃尘,官府宁容自在身。
夜宿南溪孔居士,青灯相对话悲辛。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六
爱君檐外萧萧竹,翠干扶疏一样齐。
莫道此君无俯仰,惊风坠雪亦须低。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七
端居终日少逢迎,佳客时来一座倾。
不见诸郎事弦管,幽窗唯有读书声。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八
肝胆未应分楚越,高曾元共水云乡。
爱君善作离骚语,清警殊非俗肺肠。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九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
余泽风流俱擅美,那云玉树倚兼葭。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一○
吾党从来迹易亲,只缘同是箇中人。
滍川鱼鸟浑相识,来往沙头肯厌频。
行歌亭 其一
自古山林浪得名,欲要人爵谩逃形。
唯余滍上行歌者,独免移文勒户庭。
行歌亭 其二
先生本自负经纶,志在丘园世莫亲。
不信请看门下客,尽为金马玉堂人。
行歌亭 其三
尝闻箕颍卧巢由,振荡高风冠九州。
欲识当年孔宁极,依稀堪与若人俦。
行歌亭 其四
滍川胜气蔼葱葱,远访先生旧隠风。
阅礼敦诗见犹子,故知余泽未终穷。
次韵孔处度李荣期同游汝阳城西等慈寺溪堂
汝阳介崧洛,郡邑古且幽。
出郭才数里,招提据清流。
千章鬰古木,中有百尺楼。
循梯到朱栏,眼接万象游。
二豪俱才华,笔力胜九牛。
佳辰同览眺,高怀肯悲秋。
轩渠发笑语,辽乱惊凫鸥。
平生读书要,取用不假钩。
想当援毫初,应手如见投。
挹子明月光,泠然洗吾眸。
次韵方平见寄
黄花弄色近重阳,山果红梨迥得霜。
节物撩人兴不浅,交情如子味何长。
终期雾豹栖岩穴,且作宾鸿寄野塘。
它日西湖能过我,胡麻供饭煮芹香。
寄题南阳刘氏松堂
南阳自古夸雄都,山川淑气无时无。
中间豪杰相间出,卧龙光武兴王图。
有唐昌黎百世士,布衣奋起为师儒。
风流异代骨虽朽,余泽尚可濡焦枯。
刘郎先子挺奇质,志业文史称乡闾。
词场较蓺一不售,掉头便卜溪山居。
朋云友月终岁事,挟册教子犹区区。
青松寸根手自植,气概今已凌凡株。
虬髯龙甲拂天籁,飒若风雨来江湖。
悲哉孝思论罔极,新构永与甘棠俱。
西州骚人竞与赋,盛事相诧无贤愚。
续貂自昔人所诮,诗成出袖增踌躇。
同韩子苍游黄山观约高寿朋张公硕不至
驼裘跃马去翩翩,一舍逡巡箭脱弦。
仙事未须穷传记,胜游聊为好山川。
穿林络石惊寒浏,缭白萦青对篆烟。
惆怅能文二三子,操觚安得共周旋。
子苍见和二篇再用前韵酬之
涉世伊余实强颜,伤弓困翼尚惊弦。
论文已失李太白,采药行寻葛稚川。
请置黄公新石研,归磨潘子古松烟。
幽窗写就经纶志,它日风云去斡旋。
次韵王潜翁题王孝孙所藏摩诘听松图
辋川奇处固难评,眼里瞳人要自明。
落落信为霜后操,萧萧那虑世间声。
忘言我已输三士,妙曲渠宁羡九成。
此去黄尘沙漠底,时时开匣睹余清。
游叶城韩氏东园
曾台累榭蔚相望,古木连云出缭墙。
可但陶朱能计略,须知猗顿亦材良。
松风菊露滋清夜,楚舞吴歌奉宴觞。
好在诸郎俱挟册,起家儒术未应忘。
过张公硕廷直息轩
涪翁六蓺学,力可当万人。
施州亦英特,文武备一身。
风味真颉颃,宛然喜相亲。
诗坛尝屡战,妙誉倾缙绅。
涪翁往播迁,风义颇凋沦。
施州奋不顾,伏腊赒且勤。
霜雪槁群木,凛然见松筠。
施州归夜台,遗编照青春。
嗟我独不识,览卷徒悲辛。
有子绍门户,飘飘气方振。
能文得父风,作语殊不陈。
流源日疏凿,岂易量涯津。
结庐依通衢,隔墙闹蹄轮。
颓然小轩上,息偃全天真。
男儿功名志,蠖屈终一申。
谁能效急急,俛仰车马尘。
涪翁为子名,高意庶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