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

契此,即布袋和尚,在明州奉化县。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鄽肆聚落,见物则乞,时号长汀子布袋师。贞明三年三月卒。诗二十四首。(《全唐诗》无契此诗。)
歌 一
只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歌 二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歌 三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以上三首又见《宗镜录》卷十八。
)。
歌 四
非凡非圣复若乎,不彊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歌 五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按:以上五首,《景德传灯录》原连为一首。
今参《宗镜录》及《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分作五首。
)。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覩人少,问路白云头。
(此首又见《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
)。
临灭偈(题拟)
弥勒真弥勒,分(《布袋和尚传》作「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布袋和尚传》作「世」、《鸡肋编》卷中作「识世」)人,时人终(《鸡肋编》作「总」、《五灯会元》作「自」、《布袋和尚传》作「俱」)不识。
(以上诸首均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五灯会元》卷二、《卍续藏》本《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元人昙噩作〗。
)(按:《布袋和尚传》云此为其灭后作,末题九字云:「不得状吾相,此即是真。
」)。
偈 一
是非憎爱多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肠须(《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作「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明州岳林寺志》作「放开笑中暗消磨」,《布袋和尚传》「笑口」作「泆日」,似误。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作「能使此心无絓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偈 二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
展(《布袋和尚传》作「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偈 三
吾有三宝堂,里空(《明州岳林寺志》作「有」)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慧(《布袋和尚传》作「者」)解安排,千中(《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作「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偈 四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布袋和尚传》作「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
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布袋和尚传》作「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以上四首均见《五灯会元》卷二、《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清戴明琮撰〗卷三。
)。
偈 五
[手](牛)(从《明州岳林寺志》改)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明州岳林寺志》作「后」)原来是向前。
偈 六
由贪沦堕世波中,拾却贪嗔礼大雄。
直截凡情无所得,圆明寂照汝心宗。
偈 七
奔南走北欲何为?百岁光阴顷刻衰。
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
偈 八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
偈 九
圆觉灵明超太虚,目前万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尽,惟有真如也太迂。
偈 十
汝心即正(《明州岳林寺志》作「圣」)智,何须问次第。
圣凡都不到,空花映日飞。
偈 十一
关非内外绝中央,禅思宏深体大方。
偈 十二
肩挑[日](明)(从《明州岳林寺志》改)月横街去,把定干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寂光胜地可安居。
偈 十三
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