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二
虹瑞流朱邸,童髦侍紫宸。
简心天与子,授位帝知人。
学古功时敏,钩深道日新。
宜然三百载,民物仰威神。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三
谏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
恩深忘位贱,义重觉生轻。
不正诛锄法,仍蒙奖叹荣。
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
送燕谏议知潭州
长沙地饶美,贾谊独伤悲。
自古临荣辱,几人无怨咨。
使君拥符节,大舰出江湄。
意气陶然乐,应无弔屈辞。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 其一
儒业金华贵,归心白鹤孤。
江山依旧在,轩冕向来无。
啸咏谁当共,登临未索扶。
浩然知此乐,迥与世人殊。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 其二
水底元无月,衣中自有珠。
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涂。
瀑布寒云湿,觚棱瑞气扶。
遥知至乐地,不异在京都。
资善堂宴饯应诏
士论归清德,皇心重老成。
陈谟侍经席,得谢解尘缨。
坐密金章并,行徐玉醴清。
都门昔供帐,疏傅未为荣。
胡太傅挽歌二首 其一
行冠乡人品,文为学者师。
黄裳蕴厚德,玉律俨清规。
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
仪型不可见,遗烈满丰碑。
胡太傅挽歌二首 其二
裴回游内禁,密勿赞鸿枢。
阴德加民物,清名服士夫。
天方遗一老,星忽陨三吴。
疑从龙髯去,乘云在帝都。
送惠思归钱塘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栢阴。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鉏山径草,便有俗人寻。
郑侍郎挽歌辞
云梦气回复,比肩生隽豪。
司农家学富,廷尉里门高。
骐骥昔千里,凤凰今一毛。
即邱余庆在,终应吕虔刀。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壮年致政归隐蕲春
负米承亲愿已赊,耻随鸡鹜啄泥沙。
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
齿髪未衰非药物,山林不返为云霞。
庞眉尚有郎潜者,徇禄忧生直可嗟。
送吴仲庶知江宁
江南佳丽地,人物自风流。
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
衣冠余旧俗,歌颂乐贤侯。
正恐还朝速,江山未遍游。
苏才翁子美有赠扶沟白鹤观黄道士诗纪于屋壁岁久漫灭今县宰周同年得完本于民间抵予求诗
潦倒黄冠无足论,白头嗜酒住荒村。
狂名偶为留诗着,陈迹仍因好事存。
金石锵洋虚殿寂,龙蛇洒落古墙昏。
飞黄灭没浮云外,疲马何能望骏奔。
长垣道中作
极目王畿四坦然,方舆如地盖如天。
始知恃险不如德,去杀胜残已百年。
再使河北
桑麦青青四月初,皇华使者又脂车。
为臣岂得辞王事,寿昌侍郎巽之子。
河北道中作 其一
绿柳阴中白浪花,河边日日暗风沙。
解鞍纵马悄无事,隐几看书随处家。
河北道中作 其二
河势东迴今几年,浓阴满目尽桑田。
川原变化无终极,一气不为常寂然。
河北道中作 其三
原上累累古冢高,昔时意气尽贤豪。
断碑名姓已磨灭,永日东风吹野蒿。
夜发长垣
长涂暑气剧,永日卧邮亭。
画伏如墙鼠,宵行似野萤。
歇鞍沙月白,拂面柳风醒。
历历瞻云汉,谁为二使星。
送丁正臣通判复州
得失固有命,世人空自劳。
冬温少霜雪,松短没蓬蒿。
孤宦千里远,荣名一旦高。
回看碌碌者,太华与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