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志
- 唐诗
落日下桒榆,暝烟起林薄。
砌闲来狎鸟,檐空多噪雀。
旅思独栖遑,心事两睽索。
寂寞无兴晤,徘徊何讬。
-
赵志
- 唐诗
俄景暧余晖,寒村归栖翼。
吏休案牍敛,庭闲谊讼息。
顾修杇钝姿,多惭弼谐力。
不能庶知止,方归事耕植。
-
赵志
- 唐诗
薄晚闲无事,澹然休简牍,寥寥馆宇虚,苒苒寒光速。
轻霜遍衰草,高风断羣木。
别有沧[洲](州)人,栖遑也干禄。
(均见日本《无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二影印古抄本《赵志集》。
)(〖1〗《赵志集》末附花房英树《解题》谓《赵志集》一卷,卷首第一行题「赵志集一卷」,下小字注:「十七张。
」实存六张。
第二首与第三首〖引者注:以下只称第某首,不录诗题,以省篇幅〗之间有缺脱,第十首以后缺。
)(〖2〗关于诸诗作者,花房英树认为:「然十首非皆赵志之作。
第十首即署为『司户萨照』。
盖其始赵志作第八首呈徐长史,应此徐长史即徐司马有酬诗至,赵志乃更作第九首和之,而同时司户萨照亦有鬼徐司马之作。
古人于己集中附载他人酬和之,是常见的,又此前各篇,第五首题中『裴草然』上空一格,恐非表明裴草然而为诗作者,由裴寄赵志。
空格当系赵志对裴草然之表敬形式,诗为赵志寄裴。
第六首,为裴草然有诗答云贵高原志后,赵志复作酬篇。
第七篇,裴草然以答赵志之诗并寄张结,赵志另作和篇,亦寄张结。
由是观之则悉为寄赠酬鬼之作。
」〖3〗关于诸诗产生的时代,花房英树认为当在唐初。
主要证据是:各篇修辞颇为洗练,风格近乎《文选》。
如第一首「联文日华上」以下四句,可谓《文选》体措辞。
如第二首以「秋灰」、「夏火」为对即是。
在卢照邻、刘允济诗中始见此二语。
以二语相对应使用,则见于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序》。
同篇以「题舆」、「展骥」为对语,始见于陈子昂《为郑资州让官表》。
另外可认为诸篇为入唐所作的证据有四:一、第二首联云:「晋岭高无极,汾川清且浚。
」「晋岭」、「汾川」非南朝地,而「晋山」、「汾水」广见于唐代诗文。
二、第一首云:「非熊在渭川」,语出《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
」「非熊」代「非虎」,与避唐讳有关。
三、第十首作者「司户萨照」,「司户」应为官名。
司户一职隋文帝时曾置,旋废。
据《旧唐书》载,在腐曰户曹参军,在州曰司户参军,在县曰司户。
萨照系州县官员,故此「司户」为唐代官职。
四、集中有三篇四言诗。
自六朝至隋,除郊庙歌辞外,四言诗未见广泛运用于一般主题。
至唐初,始有王勃《倬彼我系》及崔知贤、陈子昂等六人《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的写作。
《赵志集》中的三首四言诗,似乎可以认为是对陈子昂等人写作四言诗活动极为关心的结果。
因此诸诗之写作时代,当在六朝文学风气衰今明两年之前,律诗意识尚未确立之际,很可能在初唐末期。
〖4〗关于作者的身份,花房英树认为:司户萨照是州县的属官,云贵高原志也应是地方官。
诗中可得到证明。
如第三首题言「在县」,诗中说到「方惭灌坛术」。
第一首亦云:「谬兹叨下邑」,可以参证。
他对上级,本州的刘长史、郑司马极其郑重地冠以敬、奉、仰等文字,亦与其身份相合。
赵志等所在的州县,可能在京师的北面。
十首所咏都是秋景,其中「寒树」、「寒光」、「寒露」、「寒葭」、「寒木」之类辞汇再三出现。
北地的地名也时有所见,如前面提及的「晋岭」、「汾川」等。
作为一种意见,可以这样认为:《赵志集》的作者,是初唐末期、京师北面某地的县令赵志。
今存的十首诗,是以赵志为主的寄赠酬和之作。
〖5〗花房英树还对钞本的年代作了推测。
他认为,这本书于唐代中期传入日本。
现在所见,是其转钞本的一轴。
其中有不少别字,恐怕是因袭原钞的,作为表敬的书写形式,也应该是唐代原钞的旧貌。
其书法可断定为日本的古书法。
从避唐讳、保存空格及书写格式来推测,这个钞本当是平安中期以前之物,至少不迟于背纸所抄《唯识章》所注明的「长元参年」〖一○三○〗。
〖骆玉明摘译〗〖6〗《艺文志》第一辑刊周绍良《〈赵志集〉跋》云:「日本汉学家都认为这是『赵志』的诗集,是他的作品。
实际这是值得商榷的。
仔细审查此十首诗中,至多可能只有赵志诗三首,甚或此诗集只是赵志抄录者,内中连他的作品一首也没有,也属可能。
现在根据卷中他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首《敬赠》是张皓给刘长史者,其诗题应作《敬赠刘长史》,盖其题下『张皓兄』三字力抄录者所记作者姓名,由于同属友人,因加『兄』字。
其第二首当是刘长史和章,诗题应作《奉酬张皓兄》,其『刘长史』三字乃抄录者所标识。
第三首是郑司马所作,诗题应是《秋日在县望雨仰赠□□□》,『郑司马』三字亦抄录者所记。
第四首是郑司马仰酬之作〖引者按:此句似应为『是仰酬郑司马之作』〗,如果郑司马所赠之人即赵志,则此首即赵志之作,否则当另有其人,而是由赵志抄录者。
不过有一点可以知道,作此诗者其地位应视司马为高,所以原题用『仰赠』,而此诗则以礼貌答之作『仰酬』也。
第五首诗题应作《秋晚感时寄张结》,而作者乃『裴草然』。
第六首则是张结奉酬裴草然之作。
第七首或者是赵志之作,但也可能为他人所作而由赵志录之于此者?
第八首诗题应是《闲庭晚景敬呈□□□》,题下所署『徐长区亦作者官职与姓也。
第九首为被赠诗者和章,其人或即赵志,亦无法确指。
第十首则为司户苏然之作。
从整个十首诗的诗题与内容总起来看,它与卷题《赵志集》之名是不相符的,因其中明显大部非赵志作品。
但此书何以题作《赵志集》?实为不解。
」今按:以上二家对诸诗作者的考证,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各成一说,但均不足以论定。
除第十首二家均断定)(为「司户萨照」〖周绍良录作「苏照」、「苏然」,皆误〗之作外,其余九首尚难遽定归属。
为慎重起见,今仍以「赵志集」列目各诗诗题及次第仍照原卷面貌编排,以便进一歩研究。
)。
-
无名氏
- 唐诗
野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迴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间。
时见云林外,青峰一点圆。
(见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八。
)(按:原帖为草书八行。
诗末有云:「近见崔法曹此诗,爱之不觉下笔也。
」岳珂跋云:「右唐无名人青峰诗帖真迹一卷。
帖亦与《奉礼》、《不倦》二帖相似,意皆出于习书之勤者,有小玺表焉。
」同卷跋《奉礼帖》,谓有贞观初年风度。
)。
-
无名氏
- 唐诗
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
君有(疑当作「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见《艇斋诗话》。
)(按:《萤雪丛书》卷下收杜甫二句云:「君看墙头桃树花,尽是行人眼中血。
」《全唐诗续补遗》卷四收入。
二句即出自本诗后二句。
《萤雪丛说》错舛甚多,《四库总目提要》已指出。
若即依其说定此了杜甫佚诗,证据尚不足。
今仍收归无名氏。
另《全唐诗》卷三○九收李约《赠韦况》有「明月照张八」句,《唐诗纪事》卷三一谓张八为张谂。
疑与本诗中张八为一人。
)。
-
无名氏
- 唐诗
月照泉兮泉涵月,泉潺湲兮月皎洁。
波无鱼兮清澄,月有蟾兮澄澈。
(见《文苑英华》卷六缺名《月照寒泉赋》附。
)。
-
无名氏
- 唐诗
悲莫悲兮离别长,怨莫怨兮私自伤。
敛横波而向秋野,垂玉筯兮沾罗裳。
(见同书卷二三缺名《七夕赋》附。
)。
-
无名氏
- 唐诗
深山穷谷[凌](陵)人凿,颁赐从来天下闻。
别有川池捐弃者,终思采斵献明君。
(见同书卷三八缺名《冰赋》附。
)。
-
无名氏
- 唐诗
元良明哉!股肱良哉!盛德至矣,大业广矣!我一人兮化无穷,临万国兮道既融。
同心同德,君圣臣忠,子子孙孙,永代克隆。
(见同前卷四三缺名《君臣同德赋》附。
)。
-
无名氏
- 唐诗
畇畇千亩兮理有疆,济济千耦兮稷既良。
躬三推兮供神苍,分九鳸兮应农祥。
栥盛普淖兮洁敬斯皇,神之昕之兮将登穰穰。
(见同书卷七○缺名《籍田赋》附。
)。
-
无名氏
- 唐诗
大道隐兮世人薄,无为守拙空寂寞。
老圃之道可行,何耻见机而作。
(见同书卷一一○缺名《桔槹赋》附。
)。
-
无名氏
- 唐诗
独有幽栖地,山亭随女萝。
涧清长低篠,池开半卷荷。
野花朝暝落,盘根岁月多。
停杯无尝慰,峡鸟自经过。
。
-
无名氏
- 唐诗
舞凤归林近,盘龙渡海新。
缄封待还归,披拂鉴情亲。
只影若为客,孤鸣复几春。
初成照瞻镜,遥忆画眉人。
(以上二首见沈从文《唐宋铜镜》,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出版。
)。
-
无名氏
- 唐诗
水银呈阴精,百炼得为镜。
八卦寿像备,卫神永保命。
-
无名氏
- 唐诗
赏得秦王镜,判(《金石索》一作「浙」)不惜千金。
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以上二首见一九七九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刊孔祥星《隋唐铜镜的类型与分期》引。
后一首又见《金石索·金索六》有二件,又见民国十五年钱祥保纂《续修江都县志》卷十五《金石》,云为邑人程青岳所藏。
)。
-
无名氏
- 唐诗
别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
官看巾帽整,妾映点(一作「美」)妆成。
(见同治己巳广州刊林昌彝《海天琴思续录》卷二,云镜为周南卿明经藏,「河东君物也。
」此条承黄霖同志录示。
又见王士伦编《浙江出土铜镜选集》序引,异文注出。
)。
-
无名氏
- 唐诗
冬朝日照梁,含怨下前床。
帷寒以叶带,镜转菱花光。
会是无人觉,何用早红妆。
(同前。
见王士伦《浙江出土铜镜选集》序引。
)。
-
无名氏
- 唐诗
永保命,水银星,阴精百炼得为镜,八卦寿象备卫神。
(见《全唐文》卷九八八。
)。
-
无名氏
- 唐诗
镔铁作镜辟大旱,清泉虔祀甘霖感,魅孽当前惊破胆,服之疫疠莫能犯。
双龙嚄略垂长颔,回禄睢盱威早敛。
(见《唐文拾遗》卷六二引《湘烟录》。
铭末署:「武德壬午,造辟邪花镔铁镜。
」)。
-
无名氏
- 唐诗
对凤皇舞,铸黄金蔕。
(《金石索》首句作「凤凰双镜南金装」。
)阴阳各有合(《金石索》作「为配」),日月恒相会。
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
同心人,心(《金石索》无「心」字)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见《西溪丛语》。
《金石索·金索六》有凤凰双镜铭,文字稍异。
)。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