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苽菓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罇中酒,容调膝上琴。
咏廿四气诗 白露八月节
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一作「毫」)。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咏廿四气诗 秋分八月中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干坤能静肃,寒暑喜(一作「合」)均平。
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羣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风卷晴霜(一作「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罇酒,能使百秋亡。
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一作「轻」)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咏廿四气诗 小雪十月中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一作「独」)自敛愁眉。
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鷃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咏廿四气诗 冬至十一月中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一作「景」)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咏廿四气诗 小寒十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遶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藂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咏廿四气诗 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罇,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见伯二六二四、斯三八八○卷)(按:此组诗存两个钞本。
伯二六二四卷较完整,卷首题「卢相公咏廿四气诗」。
斯三八八○卷卷首已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此首仅存末八字〗等五首,卷末题:「甲辰年夏月上旬写记。
元相公撰,李庆君书。
」今以伯二六二四卷为底本,以斯三八八○卷参校。
至其作者,二书有异。
元相公可确定为元稹,卢相公不详为谁。
究为谁作,今已难甄辨。
亦有可能元、卢二人皆为依讬之名。
今姑从一说录附元稹之末。
)。
霍小玉歌 一
衣飘荳蔻减浓香,脸射芙蓉失娇色。
(明刻本宋佚名《锦绣万花谷前集》卷十七引《霍小玉歌》)。
霍小玉歌 二
粧成落日捲帘坐,小玉焚香罗帐深。
(见同书同卷引李惟诗)。
霍小玉歌 三
西北槛前挂鹦鹉,笼中报道李郎来。
(见宋陈元龙《片玉集注》卷一《荔枝香》注引《丽情集》引《小玉歌》)(按:此诗作者之推定,与本书卷二十二崔珏《灼灼歌》相类,可参看。
《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载李义琛孙、李绾子名惟,约为盛君时人,当非此诗作者。
)。
招李夫人魂赋附楚词 一
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
魂兮勿复游他方,盍归来兮慰我皇。
招李夫人魂赋附楚词 二
彩云裾兮流霞袂,倏而来兮忽而逝。
魂兮勿复游四裔,[盍]归来兮膺万岁。
(见《文苑英华》卷九六)。
偈 一
少室人不识,金陵又再来。
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

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