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民

和孙邦求 其一
笔砚情亲二十年,相逢直欲尽君欢。
短檠况味同春梦,老鹤精神耐岁寒。
闭户每欣闻杖履,衔杯屡笑倒巾冠。
墙头梅蕚休嗟晚,为恐骚人思渐阑。
和孙邦求 其二
回首宣城一梦间,黄公垆畔记前欢。
故交十载穷空谷,得路三人到广寒。
韩愈应须拜东野,钟仪未必困南冠。
平津晚佩黄金印,穏步青云兴始阑。
和孙邦求 其三
投老侵寻两鬓斑,十年情绪几悲欢。
深倾玉醑何辞醉,养就金丹不畏寒。
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着鵔鸃冠。
少时豪气消磨尽,赖有诗情偶未阑。
和孙邦求 其四
结友何殊杵臼间,旧游重话发清欢。
西江候月愁宵永,南郭寻梅耐岁寒。
老笔尚凌游猎赋,刚肠宜戴触邪冠。
鹗书屡上初无补,宣室咨询待夜阑。
和孙邦求 其五
流落天涯强自寛,清樽相对漫追欢。
难求美玉能回暖,岂有良金解辟寒。
放旷尚惭垂贝带,招徕安敢望皮冠。
野梅官柳聊行乐,坐见峥嵘岁已阑。
再和邦求一首
曾缀枫宸供奉班,异乡飘泊若为欢。
翟公罗雀交情见,郑老无毡客坐寒。
稍喜羽书清紫塞,欲从鞍马愧儒冠。
箧中未有归田赋,敢谓临波意便阑。
和平叔见寄
手折梅花驿使传,在原鸰翼尚翩翩。
老来庾信多愁思,归去陶潜只醉眠。
穷巷悄无车马迹,安心久解祖师禅。
梦回云海遥千里,春草池塘忆惠连。
和邦求见寄
坐看霜霰送穷冬,流落天涯类断蓬。
词翰难陪杜陵老,沧浪聊访紫溪翁。
想寻芳草门庭在,忆对梅花笑语同。
海腊腥咸难致远,漫凭黄耳附书筒。
和德邵
文传台阁播声名,我老何庸作重轻。
束缊莫能还逐妇,亡羊因使叹无兄。
初期荐牍青冥上,忽泛扁舟沧海行。
病已好同游甫里,虹桥风月待秋清。
和尹叔见寄 其一
海滨遯迹拟求安,老矣尤谙世路难。
地远巳辞龟钮印,身閒仍带鹿皮冠。
少陵宴坐惟观壁,彭泽知非欲去官。
鹏鷃逍遥皆自适,勿疑控地笑扶抟。
和尹叔见寄 其二
心似行云忆故山,干戈满地欲归难。
愁肠索寞频浇酒,病骨支离懒正冠。
郑太田多犹乏食,阮公钱入便辞官。
久知身世皆如梦,万事何须苦控抟。
和平叔 其一
旧结茅茨阅十春,忆曾扪蝨话酸辛。
当年巳讶霜髭老,今日何辞酒盏频。
得儁东床人似玉,颂功槐府笔挥银。
从今稳步青云上,聊慰投閒物外人。
和平叔 其二
红日新添一线催,竹炉纸阁聚寒灰。
雨滋长亩才抽麦,雪渍南枝欲放梅。
岁月峥嵘嗟老矣,弟兄漂泊思悠哉。
扁舟过我消离恨,肯使云帆取次回。
和平叔 其三
岁晚栖栖作远游,足音真可慰穷愁。
身閒文史聊覃思,老去田园亦强谋。
旋拨浊醪篘冻酒,何嫌粝食办晨羞。
新篇起我超然兴,苦恨轻装不少留。
示鹿苑如老
隐约平林夕照红,杖藜松径叩莲宫。
有言未必输摩诘,得句何妨示己公。
自静其心心合道,无情于境境成空。
谁知觌面相看处,洞水西流信已通。
立春 其一
余闰推迁岁已新,青阳不待月加寅。
朔风卷雪寒催腊,和气消冰早变春。
细饼堆盘随旧俗,磔牛当路乐村民。
流光衮衮催人老,心地閒来只任真。
立春 其二
七始初华国令新,芸芸品汇达于寅。
葭灰潜动先占候,柳眼偷开早报春。
曾见花枝沾近侍,且颁寛诏泽编民。
镜中鬓髪萧萧改,却羡松筠自葆真。
次韵邢丞立春
一望东郊草色匀,暄然和气物皆春。
发生青陆权舆始,恢复皇州送喜频。
胜镂金花人渐老,盘堆生菜味尤新。
赓歌共睹中兴日,击壤难酬尧舜仁。
书花蕚集后
二李诗名播浙东,二车豪迈气争雄。
霜台健笔凌骚雅,鳯沼余波入古风。
赋就崧髙辞并美,集编华蕚句皆工。
庞眉书客遗音在,白玉楼成事已空。
快阁
万里长江势若倾,登临仍值雨初晴。
前山依约云方敛,远树参差晚更明。
禅榻静寻僧舍宿,扁舟閒傍钓矶横。
时危满目伤心事,谁把留犁再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