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着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三年,罢归居洛讲学。六年,监汝州酒税。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着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着作同编入《二程全书》。《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游鄠山诗十二首 白云道中
吏身拘绊同疏属,俗眼尘昏甚瞽蒙。
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
游鄠山诗十二首 马上偶成
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
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
游鄠山诗十二首 游紫阁山
仙掌远相招,萦纡渡石桥。
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腰。
树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
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
游鄠山诗十二首 猕猴
闻说猕猴性颇灵,相车来便满山迎。
鞭羸到此何曾见,始觉毛虫更世情。
髙观谷
轰雷迭鼓响前峰,来自彤云翠蔼中。
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
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
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不是旱时功。
草堂
参差台殿绿云中,四面筼筜一径通。
曾读华阳真诰上,神仙居在碧琳宫。
草堂 长啸岩中得冰以石敲餐甚佳
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
老仙笑我尘劳久,乞与云膏洗俗肠。
草堂 游重云
久厌尘笼万虑昏,喜寻泉石暂清神。
目劳足倦深山里,犹胜低睂对俗人。
草堂 长啸洞北回望大顶如列屏幛比到山前却不见盖为仙掌所蔽
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
天将仙掌都遮断,元恐尘中俗眼看。
草堂 凌霄三峰
长啸岩东古寺前,三峰相倚势相连。
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
结根不得居平地,犹与莲花远比肩。
草堂 云际山
南药东边白阁西,登临身共白云齐。
上方顶上朝来望,陡觉羣峰四面低。
草堂 下山偶成
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迴。
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一
中春时节百花明,何必繁絃列管声。
借问近郊行乐地,潢溪山水照人清。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二
心闲不为管絃乐,道胜岂因名利荣。
莫谓冗官难自适,暇时还得肆游行。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三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四
有生得遇唐虞圣,为政仍逢守令贤。
纵得无能闲主簿,嬉游不负艶阳天。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 其五
狱讼已闻冤滞雪,田农还喜土膏匀。
只应野叟犹相笑,不与溪山作主人。
春雪
二月将临尾,羣阴久退潜。
只知桃李艶,何复雪霜嫌。
密霰仍先集,飘霙忽散霑。
帯风成料峭,和雨作亷纤。
江汉初弥望,珠玑亦间兼。
片痕才着瓦,斜势渐穿帘。
鸟化辽城鹤,途铺越女缣。
落英时斗舞,飞絮或同黏。
直把琼瑶比,谁疑鹄鹭挦。
透肌锥共利,洒面刅争铦。
寒怯开闱赏,光凝伴月觇。
价增樵市炭,兴入酒家帘。
驻足银粧履,昂头玉裹髯。
如何欺煦律,重复困穷阎。
薪乏经朝备,衣因恃暖拈。
撷芳游女恨,忧岁老农占。
惜竹频敲叶,愁花旋覆苫。
失权悲太皥,助虐有飞亷。
骤降初疑勇,旋消亦讶谦。
朔云虽借便,水后可无厌。
纵任阴灵巧,难令木气殱。
寒威徒自奋,春气亦时添。
积势方平垅,澌流已坠檐。
暗空犹沓沓,近地即占占。
远水难遮面,髙峰不裹尖。
着墙聊画粉,盖地岂成盐。
纨扇惊尘曀,昆岗认火炎。
端来荐融释,空复助洳渐。
积润终滋嫩,惊雷亦震淹。
东君莫惆怅,杲日待重瞻。
晚春
人生百年永,光景我逾半。
中间几悲欢,况复多聚散。
青阳变晚春,弱条成老榦。
不为时节惊,把酒欲谁劝。